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2年06月14日 >> 第三版 >> 正文

【奋斗青春】赵宜政: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行且知

发布日期:2022-06-16

学通社记者 郭胜楠 黄婧婧

赵宜政,经管学院工业工程182班班长,曾获包括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三等奖、202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8项,包括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山东省一等奖、202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二等奖在内的省、校级奖项十余项。参加“山东省运动会”“青岛马拉松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数百小时。曾获得山东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学生,校优秀团队。作为班长,带领班级同学六个学期挂科率持续下降,成绩稳步提升,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参与率100%,均取得优异成绩,班级获“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少时凌云志 曾许第一流

大学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赵宜政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从迈入大学的第一步起就立下凌云之志:希望能成为攀登到最高峰的那个人。对他来说,大学应该是挥洒汗水、实现理想的地方,应该是能为自己远航插上一双翅膀的地方。

理想是灯塔,本领作引擎。赵宜政在学习上有着长效性的规划,不止平时课堂上的听讲或是课后的作业无一日松懈,对于每天该学什么、复习什么也都有明确的计划。班长这份工作确实分走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正当他在学习高数,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就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本,转而去完成刚刚布置下来的事务。对此,他说:“我会在工作之余缩短自己娱乐和休息的时间而增加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减少无效的时间损耗,多利用有效时间。”在该奋斗的岁月,应该对得起每一寸光阴。惜时如金,晴耕雨读,这样才不至落得“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的结局。

赵宜政参加过多项竞赛,获奖无数,但他最感兴趣、令他收获最大的还是数学建模竞赛。大二下学期时,他初次接触到了数学建模,突击学习了半个月的相关知识后参加了他的第一次数学建模比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他和团队在这次竞赛中摸索出了如何让建模更加完善、数据更准确,如何让论文脱颖而出的奥秘,在后续的参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最令他满意的论文出自第三次竞赛,他们完整地把之前学到的知识和专业相关的价值工程思想进行融合应用。最艰难的是第四次,他肩负新生领航学长的重任,两名队友均是学生会骨干,三个人在那段日子里忙得脚不沾地,最后熬了一天一夜,查文献、找方法,完成了比赛的论文。他的最后一次竞赛也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完整的一年,头尾对应,取得了好成绩,作为他们团队的完美收官。事不避难,知难不难。他说:“数学建模竞赛能够让我在短期内获得很强的写作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做软件运行的能力,是让我在大学期间提升最快、帮助最大的一项比赛。”

有一句非洲流传下来的谚语:“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也许是我们先祖在穿越茫茫沙漠时得出的经验。赵宜政在前行的路上不是只顾着自己闷头向前,而是与整个宿舍一起跋涉。当他获得资源时,他会慷慨分享。当他领先时,他会做那个引路的提灯人,为后面的同学指明前路。整个宿舍相伴,前路变得不再崎岖漫长。

领雁高振翅 雁阵共前行

雁群总有一只领头的大雁,它有担当和勇气能克服一切困难,雁阵在飞行时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借助前一只大雁产生的空气动力,互帮互助、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大家目标一致地以最快最省力的飞行方式飞向目的地。赵宜政之于班级就像领雁之于雁群。

学期初,刚刚当上班长的赵宜政举步维艰,同学们不相熟识,班委们也不熟悉工作,导致班级的管理陷入了寸步难行的境地。赵宜政提到:“我虽然小学、初中、高中当了十多年班长,但是大学的班长跟以往只是为老师干活的班长不一样,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主、自己安排。” 赵宜政灵活运用管理学专业课的知识,开创了由宿舍长负责一般的事务、班委负责特殊事务的管理方式,方便了管控,也提升了效率。

大一开学,军训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班歌大赛。全年级一共17个班,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全班同学的齐心协力。排练时学生会的部长,还有很多学长都过来指导,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林林总总很多地方要修改。团支书、文艺委员负责去编排各种动作,他本人喜欢唱歌,就教同学们如何发音,大家分工合作,最后根据当时那首歌编成了一个小型的舞台剧,拿到了很好的名次。经过这次活动,赵宜政更加踌躇满志地想带领班级一步步地取得更多成绩。

大学期间有丰富的活动,院级的、校级的等等,每个班都要有同学去参与,赵宜政通常不会由着同学们随意地参与或不参与,而是让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参加至少一项,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为学院争光、为班级争光的归属感,也能让大家的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在他这样的做法下,班级成员的文体活动参与率达100%,同时都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赵宜政选择与班里同学谈心,讲出自己的心声,与之互换想法,把他们拉入自己的心腹队伍中,这只队伍慢慢越扩越大,就变成了整个班级。一个班级应该有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赵宜政和同学们在交流和共事中,慢慢磨合,最后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他说:“在大家的磨合与相处中,你对他们是怎么样的,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负责任,他们也会信赖你。”所谓人与人的交往,所谓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不过就是一个“真心换真心”的过程。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四年的班长生涯究竟带给了赵宜政什么,他说锻炼了他的能力,但那不重要,他收获的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是全班同学的信赖与认可,这是宛若金子般的无价财宝。

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赵宜政在大学里不止学了知识,当了班长,他也在这里享受着独具活力的青春。他对社区生鲜做过市场调查;他去过济南的企业实习,学习新旧动能转换,了解公司的运行模式;他还去山东省运动会和青岛马拉松做过志愿者,用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帮助了诸多外国运动员。虽然这些活动辛苦而繁琐,但那吃苦也像享乐似的岁月,便叫作青春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期望。“三有”是新时代对青年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可以形象地将自己比作一架帆船,理想是灯塔,照亮前行的路;本领是引擎,有动力船才会前进;担当则是船帆,有了船帆才不会偏离目标的去向。这三者合一才会让你的船去到光辉的彼岸。赵宜政学习了这“三有”精神后,把它讲给了班里的同学们,并将其作为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并以之为目标审视自身的思想桅杆。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有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临近毕业,他想嘱咐我们科大学子:“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享受我们的青春上。步入社会后,可能就没有什么时间去和朋友一起做志愿者或者是跟舍友度过独特的宿舍生活。享受青春不是让大家每天玩乐、不学无术,也不是让大家只朝着一个名校或者是国企为目标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他认为正值大学这样美好时光的我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也要在众多小事中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前。

我们一路走来,有时下雨、有时起风、有时灿烂、有时彩虹,但当你回头看时,就会发现这一路都是独属于锦瑟年华的风景。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