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2年04月19日 >> 第三版 >> 正文

【抗疫先锋】李海玲:同“心”抗疫

发布日期:2022-04-22

学通社记者 于轹文

疫情封校期间,心理服务需求大幅攀升。心理中心坚持家、校、社三方互通,校、院、班、舍“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中心第一时间开通多条心理咨询服务渠道,确保心理援助“不断线”。3月份新增预约102人,较去年同比增长61.9%;开展个体咨询203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86%;新增危机44例,较去年同比增长159%。心理中心专兼职咨询师17人,将工作时间延伸到晚上和周末,确保为学生提供及时心理支持。面对突发情况,心理中心组织咨询师、辅导员、医疗机构开展联席会议,协同完成危机预警和干预,守住学生安全底线。

专职教师李海玲和王岳飞分别驻守崂山、四方校区,为处理突发危机事件做预备。某日晚上十一点,有一位学生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情绪无法控制,哭泣不止,李老师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把他带到朋辈小屋,仔细了解他的情况后,针对性地解决其情感问题,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两位孕期老师也不辞辛劳、不分昼夜,远程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工作。中心助理仍然坚持每天坐班,时长甚至超过八小时,尽职尽责地接待每一位来访同学。兼职咨询师队伍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接待大量心理咨询的同时,还协助开展知识宣传。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学校还拓展了新的工作阵地:朋辈小屋,希望能在疫情期间,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心理知识又有助人热情的同龄人开展朋辈之间的心理疏导。除此之外,心理中心还组织编写《青岛科技大学心理防疫指南》,推送了4篇心理调适文章,举办“以爱之名,同心抗疫”等专题讲座3次,朋辈抖音直播2场。在校园封控的第一个周末,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音使者为抓手开展“宿舍恳谈会”活动,营造自助互助的积极氛围。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校心理中心的老师们也奋战在守护心理健康的一线,尽管他们不曾白衣执甲,但却坚守着学生们的心理阵地从未退却,真正展示了“同心抗疫”的精神。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