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2年03月15日 >> 第二版 >> 正文

王景景:谋海济国 勇承重载

发布日期:2022-03-18

记者 朱瑞娟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如果能早一点更好。”“成功的道路上一点也不拥挤,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不多。”在学校组织的巾帼建功事迹宣讲会,王景景教授的励志演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王景景是我校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多年工作中,王景景始终秉承“立德树人”信念,提出“坚韧不拔、探索不已,谋海济国、勇承重载,兼容并包、同心协力”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贯彻落实。她学术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多年来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她以首位完成的科研项目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等科研奖励;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市拔尖人才、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青岛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立德树人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王景景深知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她以身作则,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她的研究工作密切跟踪国际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她教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大格局的形成。她经常对学生们说:“希望咱们每个人都能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人,我们现在做的科研在军事上有用、对国家有用,所以我们要坚持,有困难也要克服。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家国情怀。”

王景景常常提醒学生牢记“坚韧不拔”的橡胶品格,加强品德修养。在“党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中,依托学习强国上党课、讲党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爱国爱党意识;数次受邀参加研究生开学典礼,作为优秀导师代表就新生如何快速度过科研困惑期、早日进入高效的研究状态给予具体指导,培养学生“探索不已”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王景景的努力进取也感染了周围的人。“看到王老师办公室的灯经常晚上10点多还亮着,我们都不好意思早回去休息。”研究生矫禄禄说。王教授团队的徐凌伟老师说:“王老师告诉我们做科研一定要紧跟国家需要和热点,我这边主要做了5G通讯网。在科研上,王老师一直在引领着我们。”施威老师说:“年轻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压力比较大,很多事情都要去请教王老师。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尤其是科研上,每年申请什么项目,都要请她帮忙把关,她提的意见都非常中肯。”

王景景不仅指导自己团队的青年教师,还负责学院的科研工作,给予学院青年老师很多科研指导,特别是每年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的这段时间,更是异常忙碌。每年都提前挖掘好申报基金项目的好苗子,提前让大家写好申报书找专家反复打磨,自己也亲自帮老师们修改,把自己的申报书拿出来分享,反复开会研讨。经过几年努力,学院的国家基金项目获批数量翻了一番。

谋海济国 不忘科学报国初心

王景景长期从事海洋智联网等领域的研究,勇于承担责任,服务国家“军民融合”重大战略,主持两项国家级重点项目,解决了海洋智联网节点传输的诸多难题。她将海洋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结合“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和海洋牧场养殖水下长期监测需求,多次带领课题组出海试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1999年来我校读研究生,一晃20多年过去了。王景景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学校。期间,出于自身发展考虑,她考取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导师招收的首批博士生,她通过帮导师带团队和管理实验室迅速成长,积累了一些科研经验。然而从博士毕业到培养自己的第一个硕士生、以及调整研究方向和建设自己的科研团队,这个初期阶段非常艰难。一是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有过迷茫;二是团队成员少,而且在调整了方向后大家经验匮乏,缺人、缺经费、缺经验,重重困难和压力曾使她夜不能眠,几乎想要放弃。

回忆起这段时光,王景景的眼睛湿润了。她说,博士毕业后,先是沿着博士方向的5G通信网领域继续做研究,但是经过调研和慎重考虑,结合国家需求和学校定位以及青岛的地域特点,觉得还是有必要调整一下科研方向。她了解到西方国家在海洋信息无线传输领域的关键技术长期对我国封锁,于是带领团队在原来研究方向基础上,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军民融合”等战略,针对海洋智联网节点无线传输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开展前沿研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数据的真实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由于没有实验经历,研究数据的获取非常困难。“我们最初科研经费非常紧张,出海实验都是蹭别的科研团队租的实验船,好在圈内前辈和同行对我们团队非常支持。也可能是我们的执着精神打动了他们,同行们每次出海实验都提前通知我们。当然实验时间主要还是他们掌握,通常我们趁他们午饭和休息时去采一两个小时的数据。每天出海在船上漂泊十几个小时,实际上实验时间通常就两三个小时。不过由于是免费的,我们已经非常满足了。每当实验数据理想时,我和同学们都很兴奋,欢呼雀跃击掌庆贺,完全忘了晕船和暴晒的艰辛。起步阶段就这样慢慢熬过来了。当然,现在我们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了,早就能够独立地开展出海实验了。”不过,海上实验通常每天持续十多个小时,实验密集期通常连续一周以上的海上实验,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每次出海,我们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晕船,我是属于晕船厉害的那种人,出一次海晕吐四五次,那种滋味是真的很难受。”王教授的研究生权天祺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他对晕船这种体验印象特别深刻。克服晕船是对大家最大的考验,对于王教授来讲,她不仅要克服晕船还要克服紫外线过敏。有一次夏天出海回来,她胳膊被紫外线晒伤了,两个多月都不能恢复。如今,王教授团队已经完成了多次海试数据采集,在青岛胶州湾、三亚南海和恩施水布垭水库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王景景说,我们团队将在智慧海洋物联网领域特别是智能水声通信领域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引领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我国的现代海洋信息技术发展,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保障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要支撑。“现在来看这个方向选对了,同行也非常认可,而且我们与做水声通信的老牌知名院校相比,在海洋物联网智能化方面具备了一些优势。”

多年耕耘,王景景始终牢记“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发扬“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文明执教、敬业奉献”的教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依托其主持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防重点项目,发展创新了复杂海洋环境下水下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实现了基于毫米波的近距离高速通信和精确定位技术。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得到多位知名专家的肯定和引用,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件,目前转化了5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言传身教 倾尽丹心育桃李

王景景担任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深知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在本科课程教学中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她着眼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将前沿理论和技术进展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她每年都招募本科生参与到课题组项目中,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她指导了多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参加科技竞赛,曾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大赛最佳指导老师称号。7名本科生在她的指导下先后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已毕业的3名学生均选择回国工作,报效祖国。

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她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因人设题让其参与到相关课题研究中。王景景帮助学生提炼课题中的创新点,并对文章反复推敲,一篇文章从成稿到发表,至少要经过十多遍修改。她指导多名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指导研究生李嘉恒完成的论文发表在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是学院自成立以来硕士生首篇发表在IEEE Trans系列的论文;指导硕士生陈哲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MOBIMEDIA2018交流汇报,并获Best Workshop Paper Award。

曾经有个研究生基础不太好,连word操作都不太熟练。王景景教授指导其写论文的时间比别人多出好几倍。翻开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全部是王教授指导其修改论文的语音留言,王教授解释到:用语音留言的方式学生可以反复地听,慢慢领悟消化,即使面对面给学生指导,我也习惯性的打开语言留言功能。经过王教授耐心指导,这位同学不仅顺利毕业,还逐渐由内向变得爱交流、变得非常自信,而且对做科研充满了兴趣。“王老师给我们修改论文是非常认真的,每次从她那里反馈回来的文章,基本上整篇都变成了红色,全是王老师做的修订和修改意见。”研究生吴承安说。

王景景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多次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奖,她本人获得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们参加各种比赛用的PPT讲稿,经常存在问题。怎么讲出核心的技术,又能让大家听得懂,这一点很难把握。王老师经常带着我们连续好几天反复修改PPT和演讲稿,直到满意为止。”研究生权天祺说。

由于平时工作太忙,王景景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们交流。她会邀请学生们一起去餐厅吃午饭,边吃饭边探讨近期的科研进展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很多问题就在轻松的午餐时光中解决了。很多同学都这样评价王景景:“她是难得一见的好老师,对待同学的提问总是循循善诱,亦师亦友。”

“我们的同学有时候太过急切想要出一些成绩。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一旦操之过急便会败北。我一路走来,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耐得住科研道路上的寂寞并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你所经历的每一次失败都将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王教授这样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景景任教20年,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扎根海洋建设,始终坚守“谋海济国”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带领团队为祖国海洋研究事业默默奉献。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