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不息,春秋代序。光阴之箭载着2021年渐行渐远,岁月之梭迎着2022年踏浪而来。黄海之滨的青春跃动、凤城高密的光彩华丽、千佛山的巍峨厚重,共同钩织成了“三地五校区”的青岛科技大学。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师生、离退休同志、各位校友、各位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岛科技大学建设发展的领导、同仁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号”巨轮在时代洪流中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2021年,也是我校发展历程中极具重要意义的一年。全体青科大人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学校齐进步,干字当头、实干为先,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教育强省建设贡献了“青科大”力量。
这一年,我们擘画蓝图谋新篇。站在建党百年新起点,学校积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思考推动山东省高校党建示范党委创建工作,全面凝练提升“三个六”特色党建体系,省委巡视整改扎实推进、经责审计顺利完成。立足“十四五”新征程,学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战略部署,明确了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力争到2035年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校100强,为学校未来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我们乘势而上开新局。学校在改革中开新局,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新增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总数达到19个;15个专业18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位列全国第11位、驻鲁高校第1位;作为省属唯一高校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人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评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创新计划65项,获批全省首个高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帆船队勇夺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混合多人组比赛冠军;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和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人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学校于变局中开新局,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轮胎先进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新序列管理;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立项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4个项目获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资助,3项成果荣获省、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专利转让位列高校排行榜全国第52位、省属高校第1位,获评“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单位”。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创办的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创业版,自主导航技术为“天问一号”精准登陆提供技术护航。
这一年,我们埋头苦干创新绩。学科建设彰显新优势,3个进入全球ESI前1%的学科排名持续提升,7个学科上榜US News世界学科排名,10个学科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学校位列“2021中国自然指数”内地高校第70位,化学学科跃升至全国第53位。人才引育焕发新生机,1人入选国家海外优青,13个团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育计划”,9人获批山东省海外优青或“快速认定”海外科技人才,7名教授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入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1人获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4人获评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涌现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综合服务呈现新气象,学校统筹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构筑校园安全屏障;四方校区CCF大楼、26号学生公寓落成启用,图书馆、学生宿舍焕然一新,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开工建设,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激发活力,养老保险社会化改革顺利“落地”,“一库一表一图”工程提升治理效能,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的“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聚焦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继续完善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贡献度为导向、资源配置为保障、绩效考核为抓手、信息化为支撑,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提质加速聚力“三年取得突破”,为山东高等教育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衷心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全校师生和各界朋友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党委书记:马连湘 校长:陈克正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