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民心向背是一个政权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学习党的历史,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关心群众生活是党争取民心、得到群众热烈拥护的根本路线。
关心群众生活是革命时期党取得群众热烈拥护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1934年1月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毛泽东认为,我们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满足了群众生活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泽东指出,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群众生活,是我们的两大任务。我们既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毛泽东于1942年12月完成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再次阐述了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列举了耕牛、农具、种子等19种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重要问题,认为做好这些工作是每个在农村工作的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只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党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在革命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分土地给农民,解决了“命根子”问题,同时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解决群众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自然历史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承继和发展。党执政以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完成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历史使命就突出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邓小平在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制定了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人民的幸福生活步入了快车道。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从党的十八大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党在新时代的主要任务。现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无论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还是建设伟大工程,开展伟大斗争,说到底都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具备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党及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展望“第二个百年目标”,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意味着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将更坚如磐石,红色江山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