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 陈克正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全力推动以党建为统领、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海内外30余万校友共同纪念建校70周年,凝聚智慧力量、共谋发展大计。在建设“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牢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1.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高度重视巡视整改工作,将省委巡视反馈的4大方面问题类别、12项主要问题,拆分为23项具体问题,逐项研究整改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巡视整改有序推进。
2.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全面加强。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学习14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学校红色校园文化思政课亮相五四广场获央视点赞。
3.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年共召开党委常委会46次,校长办公会26次,研究议题280余项。“三长入常”全部到位,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完成新一轮干部聘任,完成全校29个院级党组织和245个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
4.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与党组织书记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与中层干部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成立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纪委内设机构一处三室设置到位,选优配强13名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举办第十八届师德建设月及第九届廉政文化建设月活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5.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工作扎实推进。出台《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工作实施办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各级媒体平台发布300余篇新闻稿件、推出经验总结与典型宣传等60余个,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获批山东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培育建设单位,荣获省、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先进单位,全省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筑牢改革发展“基本盘”
在全面总结“十三五”的基础上,科学研判发展形势,提出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战略部署,确定了“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新聘期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在保持上一聘期政策稳定性、延续性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强化任务清单和团队考核,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突出高层次人才培育,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新聘期各项人事制度文件。
这次双代会,将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2021-2024聘期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相关文件》。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
1.本科教育工作扎实推进。13个本科专业获批2020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19个,5个专业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完成3个专业的专家进校考查,13个专业15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位列全国第11位、驻鲁高校第1位。4名教师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门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9门课程获评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评省思政课“金课”,省教学改革立项14项。出台《体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体育综合改革由试点转入全面推广,在崂山校区和四方校区设立20处红色打卡点。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获批中国高校“金课”建设推进平台计划项目,“爱体育·兴科大”体育品牌内涵更加充盈。
2.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录取研究生1940人,录取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材料与化工、能源与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博士点提名至国务院学位办参加下一步评审,2个硕士点获评一级点。获批2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门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优秀博士论文5篇、优秀硕士论文20篇,省优质课程10项、省教学案例库立项11项、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3项,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的高水平论文201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
3.国际化办学格局不断拓展。与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和美国海外学习基金会签署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成功承办以“构建中德科技新伙伴关系”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影视与动画专业硕士项目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25名教师到国外访学、11名教职工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82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注册在籍留学生数量达到110名。青岛中德工业大学筹建加速推进,列入山东省2020年重大项目名单,纳入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和青岛市2020年重点工作。登记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德青年科学院(青岛)发展中心。
4.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20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6.32%,本科生考研率31.40%,推荐3人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入选人数位居省内高校首位。获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千校千项”团队,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项目。辅导员绩效工资落实到位。169名学生参军入伍。筹集社会资金20余万元援建20个希望小屋。探索志愿服务+第二课堂新模式,涌现出中国好网民、山东青年五四标兵、山东青春贡献奖等先进典型20余个。
5.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获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全国铜奖4项(国际赛道3项),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铜奖2项、山东省金奖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54项,学生获奖同比增长89%。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位列全国第75名(上升24名),在《2016-2020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56名。
四、提升学科建设引领力,跑出特色发展“加速度”
1.学科建设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18个学科参加第五轮学科评估,完成4个省一流学科年度考评和22个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及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考评工作。化学工程、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能源和燃料、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学等6个学科进入US News世界学科排名榜,创历年新高,学科排名不断上升。
2.人才引育工作进一步强化。举办党委书记、校长与高层次人才面对面等党建先锋沙龙。汪传生教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全年新进四层次以上人才7人,18人入选省“青优计划”。4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贴、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省杰青和优青,新增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首次获批全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资助。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2个,1个团队首次获批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类团队项目。举办第一届优秀青年学者迴澜国际论坛。
3.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具有申报国家科技奖推荐资格的协会一等奖3项,市厅级奖项20项,其中一等奖6项。纵向科研项目立项221项,合同经费1.01亿元,军工项目27项;横向科研项目400余项,合同经费5.2亿元;申请专利540件。“生态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获评“2015-2020山东省化工产学研深度融合示范单位”。人文社科纵向项目44项,横向项目63项,科研经费750余万元,同比增长22%。
4.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助力“橡胶强省”建设的系列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邵巍教授团队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安全地着陆提供技术护航。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大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发展创新实验室获批建设。“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落户我校,连续举办2期高端总裁班,累计培训180余名企业总裁。与淄博市政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融合基地。
5.科技产业工作进一步规范。注销6家僵尸空壳企业,脱钩剥离1家参股企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稳步推进,争取市北区投资1800万元对园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山东化工研究院年创收1.23亿元,同比增长7.7%。
五、优化内部治理体系,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1.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圆满礼成。2020年9月20日,学校举行了7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海内外30余万校友通过“云校庆”等多种方式线上为母校送来祝福。校史馆重装升级开馆,接收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捐赠的经费和物资合计2.12亿元,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2.疫情防控与学校发展统筹推进。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16次,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应急演练10余次,制定各类防控方案、制度和工作手册20余项,“连线活动”“疫情下的思考”“线上授课”等各类措施落地见效,“全员核酸检测”有序完成,为33000余名师生接种疫苗。
3.校区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大力提升。21号学生公寓投入使用,学生住宿条件得到改善。CCF大楼、26号学生公寓、高密校区工程实训中心大楼主体完工。增设郯城银杏林、菏泽牡丹园、“铸魂”石雕、巨型轮胎等校园景观,栽植鲜花11万株,校园环境大幅改善。“七星后勤”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化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4.审计与资产管理日渐规范。完成对11名领导干部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借款清理情况专项审计,开展工程项目审计168项,审减531.8万元。成立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对23个单位进行教学科研用房绩效考核。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年初绩效及全年工资的正常发放,精神文明奖部分发放。
5.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全面开展校内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制定出台规章制度52件,推出制式合同文本25个。推进“一库一表一图”建设,完成校园一卡通升级改造。订购CNKI等关键数据库70余种,新增纸质图书9万余册。学报(自然版)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期刊100强。
6.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去年双代会召开以来,认真落实代表提案33件。与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第六十八中学、午山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为30多名教职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组织发放教职工节日慰问品累计640余万元、发放困难补助35.5万元。推进离退休党支部“本色家园”建设。校园监控实现并入公安“天网”。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0年的成绩是“十三五”发展的生动缩影。回首“十三五”这五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入选“山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化工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纪检监察和巡察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完善。
五年来,治理体系不断优化。修订《青岛科技大学章程》,“一次办好”改革持续深入,机关作风建设改进明显,多方参与、协同办学力度加大。
五年来,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在校生规模达3.96万人,其中博士从166人增至294人,硕士从2349人增至4646人。毕业生就业率从90.73%提升到96.94%,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年来,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2个,4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2个学科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
五年来,师资队伍实力进一步提升。双聘院士总数达到13人,新增杰青、泰山学者等领军人才30人。两个项目获批“111”计划立项。专任教师达到1951人,博士占比达到54.4%,高级职称岗位比例达到49.1%。
五年来,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16个,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学校。自然科学类立项2751项,到账经费9亿元,人文社科类立项1025项,到账经费3480万元。
五年来,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突出。成功发射“青科大一号”卫星,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学科性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家。与市北区、淄博市等地区深度融合发展。
五年来,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成立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五年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科研、办公、学生宿舍用房近7.5万平方米,建成“科萃苑”“科馨苑”人才公寓。固定资产总值从14.6亿元增至31.1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从3.9亿元增至8.3亿元。
五年来,文化育人氛围不断浓厚。获评“山东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成功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验弥足珍贵,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各学院、各部门和广大校友的同心协力,在于全校师生员工“干字当头”“攻坚突破”的扎实奋斗。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下一步工作打算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四五”时期是青岛科技大学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攻坚冲刺期,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夯实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战决胜期。
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紧紧围绕巡视反馈意见,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通过巡视整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实化“三个六”党建工作体系,完成山东省高校党建示范党委创建等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加快一流本科建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成立课程建设研究中心、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二是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提升国际办学质量。搭建对德合作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加快筹建中德工业大学。四是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化”行动,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团,在全校推广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加强和规范美育中心建设,落实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三、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科研和人才为两翼,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是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实施学科分类建设和管理,强化基于学科发展需求的资源配置。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扩大人文社科学术影响力,实施以“五大”标志性成果为内核的“揭榜挂帅制”改革。三是夯实一流人才支撑。突出基于学科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成2021-2024聘期岗位聘用,启动“351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统筹好疫情防控与学校事业发展。坚持并完善校院两级预算管理体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强化实验室安全分级管理,实施资产分类考核。完成四方校区CCF大楼和26号学生公寓建设。推进校内治安技防再升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校友联络“111”工程和“校友+”行动计划,持续打造“本色家园”工作品牌。加快推进“一库一表一图”项目和核心数据库建设。
五、贯彻新理念,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把破“五唯”要求融进学科建设体系,激发办学动力和活力。落实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依法治校。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升学院贡献度和学科建设水平。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代会、理事会、校友会等办学治校育人功能。推动各校区协调特色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学校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让解放思想成为常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必定伴随思想解放、理念提升。对新事物、新情况不轻易说“不”,善于解放思想、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推陈出新,让“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中。
让“干”字当头成为氛围。以“踏实、务实、扎实”的好作风抓落实,以“苦干、实干、快干”的精气神干事业,以“比强、学优、攀高”的进取心创一流,做到干一件成一件,用实绩论英雄。
让提升师生幸福感成为追求。我们干事创业的初心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让师生员工共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要把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改进工作的目标,把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作为我们抓好工作的重点,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回应师生期盼,切实完成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任务。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唯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同心协力,干在实处,聚力攻坚突破,努力开创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向着“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挺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