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1年04月20日 >> 第四版 >> 正文

石竹青

发布日期:2021-04-21

页岩油气智能开采工程技术研究所 王展旭

青岛的崂山上,花岗岩的石缝中,生长着一种毛细的竹子,它的学名叫石竹。

石竹具有普通竹子的竹叶、竹节和竹型,但是它的竹杆很细,身躯不高,且没有南方竹那样的幸运,故而只能生长在北方贫土、缺水和营养不良的岩石缝中,难以成片成林,常常成簇生长。但是,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未使它屈服,在顽强坚毅的生命历程中,它活出了世间最高贵的生命品质——适者生存。

中国北方的高山上、花岗岩的石缝中,能够生长出这样一种质材坚硬、躯干泛黄、竹叶青绿、竹根透过巨岩深深扎入泥土的鲜活生命,其“上天入地”的果敢,怎能不令我们为之撼动?

你看那,它裸露的竹根,满是伤痕、错综攀爬,紧紧地扒着岩石,向着石缝的深处勇敢探索,在寻求着生命的源泉;你看那,它岩石缝中钻出的根系,刚强不屈、犹如虬龙般伸向天空,向苍天呐喊,呼唤着生命,有着战胜死亡胜利者般的豪迈气魄,也有着走进自由天堂的超拔和沉醉;你再看那,它沐浴在春风微拂、和煦阳光中的片片竹叶,浸润着碧绿荧光,犹如张张孩童的脸,笑的那样活泼、坦然、纯净而又甜美……如此这般顽强的生命力量,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且不说那微微张开的石缝中贫瘠的土壤,就连水分,也只经太阳微微一照,便很快飘散到空气中了。在北方如此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生长出石竹这样顽强的生命,堪称奇迹,更是我们北方人的骄傲!为之自豪,为之落泪。

不知石竹为什么会扎根于这样的环境中,它从哪儿来?是多情的春风将它吹到了青岛崂山,或者迁徙的飞鸟将所衔的种子不小心丢落在崂山,或者又是哪个灵动的生命无意间将它带到了这里……无从考究,但人生的处境,常常亦如石竹一般,既奇妙异常又充满着被动与无奈。

初见这样的生命,令我惊讶,震撼的同时,心却滴着流血的泪。石竹,它从不怨天,也不尤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生命顽强,硬是凭着一股子“天天向上”的执拗精神,劈山开石、钻天入地、傲视星空,闯出了一片自由自主的天地。我敬畏这种源于生命的力量,高贵而又充满韧性,认真肩负着一生的使命,且不虚度每一寸光阴,令人钦佩,心之向往,让人敬畏。

在林木的世界中,石竹微不足道,犹如苍茫大海中的一滴水,浩渺沙漠中的一粒沙。你不走向它,它也不会向你走来;即便你走近了它,它也不会特别地注意你,但是它就在那里。它就是如此这般的普通,生于大地,长于尘世,根植当下,自由且认真努力地吸收着阳光雨露,每一刻都坚毅而又执着的积蓄着生命的力量。

石竹向死而生,别无选择,破开巨岩,拼命扎根,深深向下,直探岩石下的泥土。没有土,就在风雨中把岩屑改造成土;没有肥,就借着阳光与空气把枯叶当成了肥;没有甘霖,就努力吸收着自然的雨露,浇灌自己,绝不自暴自弃,坐以待毙,故而才能从岩石缝中茁壮成长,迸发出令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量。阳光下的石竹,虽然外表看不出其刚强,但是它的内心却无比强大,进而感动上苍,上演出生命的奇迹。

这样的生命奇迹,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在海滨还是高原、在深山还是野谷、在公园还是景区……在神州的中华大地上,我们处处都可见到它。它无处不在的身影,告知世人一个真理——生命的真诚能够撼天动地。

石竹,从不怨天尤人,它秉持光明,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绿染人间。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