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赵晓芳
“这是上海书画界近三年来举办画展的画集,很有价值,老师、同学们看了,会了解到上海的书画文化,对海派书画艺术有一个感性认识。”上海校友会前会长刘裕平真挚地说,“夯实上海海派艺术文化,是这些画家的努力,他们各个流派的水准在这个书画圈是公认的,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书画艺术风貌。”
庚子年孟冬,刘裕平得知母校图书馆在举办捐赠书籍活动,时任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上海记者站站长的他,当即将自己三年来积攒的一些画集进行整理、打包,这些画集一大半是精装本,又大又厚重,年逾六旬的他一本一本归整,短短几日内,竟整理出了四大纸箱,总重量达219公斤。就这样,这些沉甸甸的画集满载着刘会长对母校的热爱,从上海抵达了青岛。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打开纸箱搬出画集时,满满地惊叹——这不啻为一个小型书画馆的收藏,囊括了诸多国内画功深厚的画家作品,如《闳约深美》《敦煌诗意》《艺脉》《浦江流芳》等等,只是清点册数,就花费了数小时时间,画集总数量达到了280册之多。
那么,刘裕平所深切期望的让我校师生了解的海派绘画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带着刘裕平为母校捐书的初衷,走进海派书画艺术。
海派绘画的本质为“中西融合”“吐故纳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盛生命力之本原。昔有海上花鸟“四大名旦”,而今有继承前贤大师的五家流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正红色精装大画集《浦江流芳》正是五位海派画家的联袂雅集。此画集中海上花鸟“四大名旦”唐云之子唐逸览二十幅作品,他继承了父亲“用笔潇洒,设色秀妍,形神兼备,姿致如生”之特点,画作色彩清雅,气韵怡人,暗含了浓郁的生活之趣。这些作品中有喜气盈盈之《杜鹃》,有活泼自在之《白玉兰》,有清黛悠远之《燕归来》,有生机盎然之《上海鸽》……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上海鸽》尤其引人注目,这幅画作构图饱满,占了画幅三分之二的累累赭红色石榴,咧着口,笑嘻嘻,露着喜盈盈的石榴籽,这是丰硕的秋天的姿容;石榴下面簇拥着一群鸽子,它们形态各具,有的在啄食,有的在用喙梳羽毛,有的在张望,有的在出神。数一数,画中竟有二十四只鸽子,其中,处在最显要位置的,无疑是站在地灯台上的那只,它的双足紧扣半圆白色灯,扭头往下俯视,有傲然亦有新奇。画面亦静亦动,亦重亦轻,秋实、和平、生气盎然,给观者带来遐想及希望。
因文章篇幅所限,在此先和大家分享下欣赏这一幅画作的一点感受。在刘裕平捐赠的大量画集中,这一幅画只是海派绘画的一个小小缩影,还有诸多其他作品,比如油画、水墨画、书法、雕塑、甚至连环画宝典等等,可谓丰富斑斓,多姿多彩。
从海派绘画的迷人景致走出来,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不遗余力捐赠画集者——青岛科技大学校友刘裕平先生。他是我校(当时校名为山东化工学院)1978级橡胶制品专业学生,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读过一本《东风化雨》——与中国第一条轮胎制造过程有关的小说后,年少热血的他对橡胶行业产生了向往与热情,于是在高考时候很自然地填报了山东化工学院——当时全国仅有橡胶专业的两所院校之一,而且是第一志愿。在读书的四年里,学校老师对他学业和生活近乎如亲生孩子般的关心,其中赵会祥老师每个周六都会邀请他到家里吃顿肉包子或者饺子,在那个年代,物资很匮乏,能吃到肉包子或饺子是很奢侈的事情,赵老师家只有在邀请刘裕平到家里吃饭的时候才舍得做这些稀罕饭菜。老师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融汇在了他的血脉里,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从事橡胶行业的工作几十年,一直怀着仁爱之心,脚踏实地,又不断创新,事业颇有建树,做到了工厂的副厂长乃至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走在时代前沿。因为他秉性热情、豁达、友善,他被推选为青岛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里,他为校友会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还曾经帮助母校的毕业生解决工作问题等。他一直尽自己所能来回报他深爱的母校。年龄大卸任会长职务后,因对书画有兴趣,经友人推荐,他担任了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上海记者站站长,从此与书画尤其是海派书画有了亲密接触,并与多位书画家成为朋友。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光彩熠熠,这个光照亮了他人,也让他自己温暖、幸福,校友刘裕平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闳约深美”一词是刘裕平捐赠画集中一本的书名,它亦是蔡元培先生在1918年上海美专落成时所题写的字,这四个字成为上海美专的学训,而后又为南京艺术学院所继承,它成为很多人修身治学的座右铭。
愿“闳约深美”一词伴随着上海书画界,伴随着刘裕平先生,也伴随着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