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04月21日 >> 第一版 >> 正文

追寻历史的源头

发布日期:2023-07-07

每个故事都有起点,追寻青岛科技大学历史的源头,就要先把目光聚焦到东北热土上的“东方鲁尔”之城——沈阳。

青岛科技大学的“前世”是一所教会学校,1876年2月,苏格兰长老会罗约翰牧师在抚近关(大东关)街北,创立苏格兰长老会分会,设义学。义学堂为小学教育,系外国人在沈阳设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在陆续开办了神学教育、中等教育之后,1902年11月1日,学校升级为高等文理学院,后改名“奉天文会书院”。这是东北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其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被英国承认。

校名“文会”,取自《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据资料记载,文会书院“以灌输普通科学、演绎基督教理为宗旨,中西教员十,学生八十九”。该院分为本科和预科。预科学制一年,学习普通课;本科学制三年,分法、理、医、工四个系。主要招收县教会中学毕业生及教友、长老和学校中教职员子弟。讲授科目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地理、英语等。文会学子,英才辈出。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高鹏振就毕业于文会书院。值得一提的是文会书院的化学教育。教学楼西部为化学实验室,“作试验时,学生每人分得必需的仪器一份”,这在当时殊为难得。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青岛科技大学的化学化工类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或许能从这里寻觅到些许渊源。

文会书院1919年增设中学部,并于奉天省教育厅备案。1924年因改革学制,大学部停办,文会书院改名为奉天私立文会高级中学。

1950年9月16日,由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正式接管私立文会中学,改名为“轻工业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简称“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轻工高职)。旧址在沈阳市南市区北一经路3号。学校办学宗旨为:以培养新民主主义工业建设之中下级技术人才,毕业后服务于工厂及各企业部门为目的。原有学生高中3个班、初中8个班共572人,由轻工高职成立附设学校继续学习。原教职工继续留用。新招高职学生128名,分橡胶和造纸2个专业3个班。全校学生重新编制,分为高职、高中、初中三个部分。10月3日13时隆重举行了首届学生开学典礼。

青岛科技大学“今生”故事的峥嵘长卷,也由此徐徐展开了。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