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09月01日 >> 第一版 >> 正文

橡胶专业的雏形

发布日期:2020-09-23

  1954年6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下令,将我校原纤维造纸工艺专业教师、学生并入天津造纸工业学校,仅留橡胶1个专业,改名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橡胶工业学校,当时有学生500多名,教职员工100余人。由此,我校这一国内最早设置的橡胶专业,成为自1950年起办学历史最长的“拳头专业”。

  当年的橡胶工艺专业教学计划表上,列明在三年学习时间中,理论教学共计106周,考试6周,认识实习14周,专业实习15周,假期12周。学习课程分为3大类:一是普通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体育;二是基础课,包括制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零件)、电气工学;三是专业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工业分析、橡胶机械设备、橡胶工艺学、成品半成品检查、橡胶工业的经济与组织、成本核算与工业会计、安全技术与防火技术。

  首任橡胶工艺课教师,是1951年从沈阳橡胶一厂调来的何立中。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曾任橡胶六厂、九厂、一厂的技术员。在厂里他经常给工人讲技术课,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来到学校后,他结合生产经验,把实际操作的过程讲得很透彻。校友们至今仍能回忆起他讲的橡胶分子式、硫化工艺、炼胶的八把刀法和三角包法等。并且他还经常由生产实际引申讲到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不要冒烟,要发光发热。要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去工作。”

  最初的橡胶工艺课程没有现成教材,只有一本苏联的《橡胶工艺学》教材可以参考。当时橡胶专业的学生李延林俄语基础相对较好,他主动承担了翻译教材的任务。每天在课余时间捧着字典,一字一句地翻译教材。每翻译完一章内容,就交给何立中老师讲给同学们听。

  初期使用的教材中,橡胶工艺、橡胶机械设备、无机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制图学等课程,都是自编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要求老师们贯彻上下衔接、互相呼应、宾主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充实生产实际材料并兼顾学生的水平。这些浸润着老师们心血的一本本教材,哺育了成千上万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其中有些内容直到今天仍在教学实际中使用。

  例如学校在筹建橡胶机械专业期间,1954年从华南工学院毕业来校任教的何月梅老师,积极承担了教材的编写任务。从零开始编写全国首本《橡胶机械》教材,对橡胶工艺专业出身的她而言,任务艰巨。首先要抓紧学习自己不懂的机械专业相关基础知识,那时的力学、制图、高数等课堂上,常能看到她坐在学生们旁边认真听课。“很多教基础课的年轻老师都是我的老师,欠缺哪些知识我就去向那些专业老师请教。”何月梅回忆说。

  为了全力以赴编好教材,她集中投入了半年时间,到北京橡胶研究设计院、大连橡胶塑料机械厂、沈阳橡胶机械厂等有关橡胶机械制造厂、使用厂和科研设计单位找设计图纸和计算书,从中提取计算公式,作为教材中的例子。再结合苏联和日本的相关参考书,逐渐充实完善教材。

  1956年学校在全国最早设立橡胶机械专业后,学生们使用的就是何月梅主编的油印本《橡胶机械》教材。之后在中专教材的基础上,又修改升级为本科教材《橡胶机械设计》。

  后来学校的专业设置几经变更,但橡胶及其相关专业始终是学科建设发展的主干。因此80年代初,化工部组织全国统编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时,我校凭借突出的专业实力,成为与华南工学院等合编《橡胶工艺原理》和《橡胶机械设计》等教材的主编高校。当时的北京化工学院、沈阳化工学院等高校,以及各工厂的自办学校,也长期使用了这套教材。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伴随着学校的发展,70年前的橡胶工艺专业,如今已蜕变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64年前始建的橡胶机械专业,成长为机电学院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也由原化学工业部重点部署的橡胶专业特色高校,发展为亚洲唯一以橡胶专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不断激发学科专业新动能,继续谱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