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社记者 杨佳睿 姚怡帆 陈修琪
王志豪,中共党员,化工学院201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计划)专业学生,青岛科技大学第十六届“十大优秀学生”,现推免至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他前六个学期综合测评成绩:94.54分,总评位列学院第1名,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一等英才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40余次,获山东省优秀学生、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校级十大优秀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11项。他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获国际级奖励2项、国家级奖励14项、省级奖励24项,其中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省级特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等。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1项,校级立项2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1、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TOP期刊发表论文5篇,文章累积影响因子总和为45.03。组织参与三下乡、挑战杯红色专项等社会实践活动20余次,积极参加环保科普、净化网络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800多小时,获全国“大学生在行动”生态环境科普行动等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18项。
善立长志,行路渐远终不悔
古人云,常立志不如立长志。实际上,还没有步入大学校门的王志豪已经暗暗在心中规划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在高考结束之后那个暑假,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要保研的目标,所以来了之后就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问老师学长学姐这方面的资讯。”
怀抱着这样的目标,他目光坚定,不忘初心,重视基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把该做的实验、该学的内容全都掌握扎实,课后作业认真完成,端正学习态度,及时总结反思。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前关键的一个月,他特别注重把握重点、深耕课本,对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学科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王志豪还注重学以致用,参加各项数学、物理竞赛,获得多项奖励,用各种实战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大学时光匆匆而逝,王志豪的成绩无不名列前茅,他用行动在学业履历上留下了足够丰富的一笔,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也收获了许多竞赛奖项。
古人有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CEI科技创新协会会长,王志豪深谙若想实现社团的整体发展,策划宣传是第一要务。只有先专注优化设计方案,不断摸索尝试宣传方式,才能让更多同学了解并主动参与活动,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不仅如此,他也格外重视总结反思:“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总结,反思一下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是有纰漏的、后边怎么改进等,然后就是学习管理这个集体。”
在协会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王志豪也时常遇到同学们意见不同的情况。针对此类问题,他选择打破冰局,工作为先。“我会主动了解大家的想法,适时作出调整,灵活安排。”对于工作安排中的摩擦,他会和成员直接交流,用灵活的安排来调解。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满足感、幸福感,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与集体互利互惠的关系,进而也会提高整个协会的综合能力。
融会贯通,知识实践在科研中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王志豪明白,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单单学好专业课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将知识融会贯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竞赛中。“我们有一门专业课为化工模拟计算,在本门课程中我们接触到Aspen Plus软件,然后也做了很多针对性训练,比如应用此软件进行化工流程的模拟,在课上就把这个软件学的差不多了,然后再去竞赛中练手。化工过程实验技能大赛和化工设计大赛都需要用到这个模拟软件,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我们能巩固对这个软件使用的熟练度,相当于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学习,这两个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科研方面,王志豪认为大一下学期就要尝试去看一些文献,探索自己的兴趣方向,大二上学期就可以联系老师进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跟着导师做一些课题,积极申报大创项目,平时没课的时候多往实验室跑一跑,周六周日也多去实验室锻炼一下自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业、科研等方面看似一切顺利的王志豪也曾遇到困难。
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是常有的事。“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可以三个人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在那些挑灯夜战、不眠不休的日子里,王志豪和他的伙伴们一起翻阅文献、讨论课题、努力奋战,最后攻克难关,获得不错的成绩。
王志豪申请保研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的目标是直博,所以提前联系了目标院校化学、化工专业的导师,联系了很多,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那段时间心里其实很忐忑、焦虑,好在最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匆匆的大学时光中,王志豪以知识为笔,以热情为墨,以科研为纸,三者相互渗透交融,凝远悠长。他把这期间遇到的困难看成进步的阶梯,一步一步走来,更像一枚数九寒天里“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经得一番寒彻骨,才能细嗅梅花扑鼻香。困难作伴的日子里,王志豪感恩指点迷津的恩师,也不忘曾经努力坚持的自己。正是学院的老师给予他生活中的帮助和实验方面的指引,才使得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慢慢烟消云散。
采访最后,志豪学长寄语学弟学妹:“凡事要敢想敢做,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肯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趁青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几年之后,相信大家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