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刘德洋:忙碌也是一种幸福

发布日期:2023-03-01

刘德洋,中共党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实验191班学生,现已推免至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硕士学位。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综合奖学金、英才计划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各项奖学金十五余次;两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二等奖,第七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山东省第十三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省级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省级优秀奖;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上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影响因子:5.456,并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第二届全国“环保衣栈”活动优秀志愿者,山东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学生,省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笃学不倦  做有才气的时代青年

人们常说:“能者多劳”,而在刘德洋看来,“劳者才能多能”。大学时光匆匆流去,如今,他已成了一名大四学生。入学之初,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他并没有适应忙碌的大学生活。上课、工作、学生会,宿舍、教室、办公室,每一种不同的身份、每一个不同的地点都代表不同的责任,也代表着忙碌且充实的大学生活。与此同时,刘德洋也悄悄地给自己设定了目标——“要做就做最出色的那个人”。于是,刘德洋的大学生活逐渐被他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于每天机械性地重复着一样的作息。大一伊始,刘德洋也曾迷茫,也为学业中的难题而苦思冥想,也曾因为某一科成绩不理想而否定自己,甚至也不是班级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但他不服输,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自习。当同学们都在外聚餐,享受周末时光时,他在教室奋笔疾书,研究着课上没听懂的难点。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坚持,刘德洋终于在大二学年取得了英才班专业第一的好成绩,绩点高达4.13。在大二下学期,共修13门课程,其中11门在90分以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更是取得满分的成绩。与此同时,他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六级口试一次性达到A等级,综测排名连续四个学期位列实验班专业第一,并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推免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同时,在生活中坚持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不容易的,而刘德洋做到了。他坚持每天朗读30分钟英文原版书,一坚持就是365天,还坚持听Ted演讲,模仿、复述。他热爱英语演讲,在演讲中他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人生,讲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讲述自己的故事,将自己说给世界听。他还曾经作为崂山、四方、黄岛三校区唯一一个非英语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去日照参加“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大赛山东省省赛,并获得了省级优秀奖。他说:“‘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我坚信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唯有不懈的努力和自我提高才能打好人生的这场翻身仗。”

明德惟馨  做有骨气的时代青年

作为化学院办公室助理,更作为一名党员,刘德洋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和党支部工作中,组织并参与党支部活动60余次,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党性;也曾负责新生报到、毕业生服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等工作。同时,刘德洋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校园志愿活动,参与核酸采样与录入,同时参与组建校级社团——青科环保衣栈,组织军训服回收、日常收衣、毕业季收衣等衣物爱心捐赠活动120余次,获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传统曲艺山东快书,采访山东快书老艺术家,调研传统曲艺,坚守文化之魂,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他说:“新时代青年更应用实践与奉献走好脚下的路,用一步一个脚印丈量生命的高度,诠释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

拓新求实  做有锐气的时代青年

只有知识,没有创新的能力,再多的书本知识也永远不会闪耀它应有的光芒。科研上,刘德洋甘于吃苦,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大二伊始,刘德洋有了走进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的想法,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导师,报名了大创项目。刘德洋主持的项目也顺利获评国家级立项,他因此扎根于实验室,一步步地学习着基础操作,探索着自己不同的可能性。最终,刘德洋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并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科竞赛上,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第七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山东省第十三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省级二等奖、2021“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大赛省级优秀奖。

过去的四年,刘德洋的身上汇集了太多太多的名词,党员、国家奖学金、办公室助理、新生班助、毕业服务、学科竞赛、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对于这些名词,他说:“每一个奖项都像是一个脚印,当我回首再看,这些脚印踩得是如此扎实,如此美好。做热爱之事,即使忙碌,也很快乐。”

说起自己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刘德洋心怀感恩,心中充满着前进的力量。他说:“感恩一直以来陪伴在我身旁的老师、同伴和挚友,四年的时光,我们逐渐适应彼此的棱角,看到了彼此的闪光点;感谢所有包容我的一切,希望我也给你们带来过同样的快乐;最后感谢不服输的自己,也希望在仅剩的几个月的本科时光中,继续做最好的自己。(化学院)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