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学子 >> 正文
    • 科大学子

韩德上:青年的样子是不待扬鞭自奋蹄

发布日期:2022-08-31

学通社记者 臧子诺 杨李洋

何为青年?青年何为?青年百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校机电工程学院20级博士研究生韩德上同学回答道:“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青年应该有骨气,有志气,有朝气,做祖国之栋梁,国家之希望。”

青年学子,以勤奋为桨,以执着为帆,承风骨亦有锋芒,怀爱国之心,担时代重任,他们用日夜不停的脚步踏出名为未来的征途,他们用饮冰难凉的热血浇灌名为梦想的嫩芽。青年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韩德上同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积极参与科创竞赛并取得佳绩,荣获多次奖学金,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社会实践丰富。在新时代的今天,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每一位青年都当以热血铸辉煌,以奋斗书新篇,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时代的挑战。“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追梦路上,他铭记着这样的座右铭,始终坚守初心,敢拼敢搏,不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荆棘载途,他们怀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青年学子的追梦之路,唯有与学习相伴,在前行中不断提升,在磨练中成就自我。

新时代的青年,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大学期间,韩德上同学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一等奖学金,作为博士班班长的他同时也是青年学子们的榜样。平日里,他学习勤奋刻苦但绝对不是死板地埋头用功,在不断尝试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把握好自己的节奏,规律作息下,他坚持每日运动锻炼,劳逸结合,用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支撑自己走好每一步。另外,他也发现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他抓住一天当中的黄金时段,致力于将效率最大化,而不是苛求学习的时间长度,设置弹性任务,细化每一个目标,“要学会自己度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越来越准确地制定任务。每一个任务应该细化到看见就能立马执行的程度,当你看到一个个可执行的任务展现在自己面前,最终铺成一条通往课题终点的路时,心里会十分笃定的。” 韩德上说。此外,他坚持每天写小结,哪怕有时仅仅是短短的几行字,这可以帮助他提升时间规划的准确性,也可以更清楚自己的得失,确定前行的方向,“青年要继续学习,要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要时刻武装自己的大脑,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要让自己有随时能拿出来的战斗力。”他始终督促着自己,鞭策着自己,漫长的岁月间他步履不止,未尝懈怠。学业上的奋斗不仅仅是汗水的堆砌,更要讲求方法和效率并保有危机意识,不断鞭策自身,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捷径。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追梦的路上绝不是一帆风顺的,道中艰险唯有以加倍的努力一一面对。SCI文章对学子们的英文基础要求较高,然而韩德上在高考以及本硕博期间的外语语种都是俄语,读英文文献和写英文文章对他来说就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有短板不怕,去弥补就是了。” 韩德上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自己所说的这句话,2020年疫情期间,他利用在家的几个月时间加倍努力地学习英语,此后的每天都坚持背单词,到如今,本领域的SCI文章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阅读阻碍了。两年的时间,他从对英语了解甚微到逐渐熟练阅读并累计发表11篇SCI论文,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难以估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他们明德笃行,志存高远,用昂扬的斗志和坚韧的恒心在湍流之中逆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风骨峭峻 任重致远

关山迢递,他们承峭峻风骨,任重致远。生活中的青年们不仅仅是学生,他们是父母的子女,是社会的公民,亦是国家的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青年自有担重任之决心。在2021年10月,韩德上参与家乡的抗洪救灾,他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排班巡防守夜,听从村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天灾当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村民们也纷纷献出力量,短短一晚便筹得了十余万元的捐款,许多家庭全家上阵,同心抗灾,在这样的九天时间内韩德上累计装沙2万余袋,服务时间150小时,帮助群众搬家1000人次,保护人民财产2000余万元,展现了中国的青年力量。

当谈到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韩德上立即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教导我,人要知足常乐,感恩你所拥有的,要善良、要真诚地对待人和事,要活得简简单单的。”母亲的谆谆教诲他始终铭记于心,落到实处,他致力于成长为国之栋梁,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心中有光,向阳而生。疫情期间,防疫工作人手紧缺,为保障人民安全,他甘于奉献,参与家乡的防疫志愿活动,累积工作300余小时,厚重的防护服和艰苦的环境并不能使他退缩,支撑他的是青年的责任意识,是青年的无畏精神,是只为中国的清澈的爱。此外,他还坚持并带动周围人定期为山区儿童捐款,累计金额达3000余元,他回忆道:“母亲常说,心中要有阳光,这样才能处处皆芬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是我辈青年应该做的。”

成长的路上难免崎岖坎坷,但好在终有云开雾散、峰回路转之时,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及时调整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情,进而寻找解决的方法。韩德上同学也有自己的方式去调整心态,“偶尔有遇到困难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一般会去操场跑步,去体育场打球,或者是看些喜剧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运动锻炼和适度的娱乐总能为他带来能量,让他满怀干劲迎接挑战,“青年当做一个积极的人,不能自暴自弃,抱怨和放纵从来都不是面对困难的正确答案。”

初心如磐 宁静致远

风潇雨晦,他们持如磐初心,宁静致远。人生旅途上,人人期盼摘下那株生于崇山之巅名为成功的花,然而青年的他们在竭力付出下也仍能清醒地认识到,成功当属偶然,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步步趋近梦想。

韩德上的科研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硕士两年间毫无成果,硕博连读后,博一期间的他厚积薄发,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初次的成功没有使他浮躁自满,他迅速调整好心态,潜心科研的同时依旧坚持英语学习,不断尝试再次投稿,2021年期间他累计投稿86次,其中被拒75次,收录8篇,在审3篇。“我深知真正的科研是要坐冷板凳的,没有大量的积累,怎么会有收获呢。随着被拒的次数多了,心态就平和了,接收是意外,被拒才正常。”这样一番话背后,又有多少历遍挫折打击后的释然坦荡,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失败,重振旗鼓再启征程,这是他走向成功的步履。

回忆起自己所参与的科研项目,韩德上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基于复合益生菌群的垃圾渗滤液及其恶臭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这个项目是在校内的垃圾处理场进行的,当时正值夏季,蚊蝇遍地,垃圾恶臭熏人,环境非常恶劣,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反复尝试,不断完善,坚持了足足两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一项目,制造的复合益生菌群垃圾处理设备也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肯定。那是遍布荆棘的蜿蜒小道,那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但仍有人怀一腔热血无畏前行。不断失败,不断受挫,不断振作——那是通往成功唯一的道路。

成功的背后也不乏导师们的支持,汪传生和边慧光两位导师对韩德上的学习和研究都要求非常严格,平日里对他的悉心指导不光在科研学业,也在为人处世。他感谢道:“两位导师光明磊落做人、诚挚热心待人、公平公正处事,为我树立了榜样,从恩师身上我体会到了丰富的学识、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这都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标杆。”在导师汪传生教授的指导下,他以编著者的身份参与了国家一级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橡胶混炼专著》的编写,开辟了混炼过程中橡胶与金属摩擦磨损的新领域,填补了国内外密炼机摩擦磨损的空白,并在《橡胶混炼专著》中为其正式命名为“软摩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身为新时代新青年,年轻是最令人羡慕的资本。但“躺平”“佛系”“摆烂”的标签就像干净衣裳粘住的口香糖,难以摆脱且无比醒目。韩德上用自身努力诠释青年该有的模样,而我们也要打破刻板印象,比肩榜样,即使不能成为巨浪,也要奔涌向前。奋斗不负青春,拼搏不负韶华,何为青年?我为青年;青年何为?国有所需,必有所为!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