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特稿 >> 正文

【青科时评】作风锤炼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5-04-03

清音

人间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时节。3月17日,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式启动。在“八项规定”颁行13年之后,全党上下来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既是回顾总结、也是深化提升、更是整装再出发。它好似一声嘹亮的进军号,召唤着全体党员在“作风建设”这一浩荡长路上,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永远警醒、永远向前。

犹忆1940年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对延安马列学院来接他去作报告的几位同志,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自那时以来,85年过去,换了人间。但“延安作风”却代代赓续、永放光芒,成为了党根植人民、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当年,反动派们也曾幻想着共产党人在“尝到过权力的真正滋味”后会改弦易辙,渐渐消退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然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他们只能一次次地溃败在“延安作风”的强大基因面前。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作风建设念兹在兹,反复告诫全党绝不能松劲歇脚、绝不能忘乎根本。党风及其引领下的社风民风,是党之大事、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一子落下、满盘皆活,无边光景一时新。在此期间,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广大党员自觉锤炼作风、砥砺修养的总遵循和必修课。于是,继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之后,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接踵而至,淬炼党性的“大熔炉”之火越燃越旺,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网”越织越密,“大有大的样子”越来越引人瞩目,正所谓“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

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党的作风作为整体范畴,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取决于每名党员个体的实际表现。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观地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开展学习教育,不仅是“组织上的事”,而且是党员“自个儿的事”;党员既是被组织起来的客体、对象,更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骨干。同样,“作风建设”是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也有其特定指向,而学习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恰恰在于“理论武装头脑,从而掌握人”,在党员各自不同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景中,把党的主张和中央部署落地落细落小,让理念照亮现实,让意识具象成行为,让精神嬗变成推动实践的“物质力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学习教育要顺利进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必须找到精准的着力点,一丝不苟地下真功夫。择其要者,有以下四项:一是注重学习研讨。“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党内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理论学习来打头的底层逻辑和成功密码。党员、干部理应掌握“大学习”这个秘诀,“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方可求得自身及事业的大进步、大跃升。二是注重查摆问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党员、干部要常常以党中央和总书记的要求自查自检,勤于对标对表、一日三省:自己是否依然谨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否有时也会“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善莫大焉。三是注重集中整治。“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干部亦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只要拿出有错必纠、即知即改的态度,采取清单管理、逐项销号的措施,师生们就能明显看到渐次出现的新变化、新气象而无不拍手称快。四是注重开门教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间”,党员、干部的作风好不好,能不能让大家满意,身边的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只有虚心开门纳谏,诚恳接受批评意见,进而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才能使内因外因有效结合,借力发力、良性互动,达致既定目标。综上,这次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是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也是更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重责的必然选择。因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赶考”之路,大道无垠、行者无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放眼当下,学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殊为不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一支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但也应当承认,目前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躺平”、“等靠要”、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突出问题,不能不令人忧虑和警惕。故而,我们大力倡导创建“五型”机关、争做“三型”干部,正与开展学习教育之要义高度契合,就是要通过一次关乎作风上的彻底的大检查大清扫大整顿,除残去秽、正本清源,使党员、干部经历这一番全面洗礼而深刻蜕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形成更加坚定的共同愿望与集体意志,成长为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主心骨、先锋队,带动各项事业风正一帆悬,行稳而致远。

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场学习教育来得恰逢其时。偈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趁此良机,党员、干部们何不赶忙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好风凭借再奋发?若此,定能不负这一派天朗气清、春和景明。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