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罗细亮 王德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在9月9日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历史性的站到了最前沿。其中,教育存在合理内核的发掘过程就是一个教育意义的探索过程,也是追寻教育理想的实践过程。
教育基于“教”和“育”,正如意义的产生基于“人”基础上的事和物。创新知识的完满和创业人格的健全是“教”和“育”两个行为的协同演进。教育思向何方?教育旨在使“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走向现实存在,激活“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性内核,达至一种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教育绝非停留在一种“事”“物”的对象性存在,而是追求对象价值的意义性存在。教育的意义是对于一个未来状态的现实性关注,教育的实践是对于一种可能性存在的必然性探索。马克思写道: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教育如何才能实现人的社会解放的历史使命,保持教育的独立性存在,绝非成为市场的附庸、经济的奴隶,充分展示意识形态相对于经济基础的相对独立性价值。面对社会分化、职业细化、专业优化,社会成为一个异质性的复杂存在,教育欲成就其自身价值,竭尽保持群体的独立则只能而且必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性存在。当下,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崛起的中国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而其中三者之间如何相互成就、友好对话、良性互动,考验着每一个从事该行业的主体。市场经济正在撕裂着并不成熟的一个复合体,而教育要保持自身的“高傲”和“格格不入”。“在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闲逛,在人流涌动的地铁站候车,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等待红绿灯,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与你擦肩而过或者并排而立,你可能确实用眼睛在看,用耳朵在听,但是你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或者说完全是无意识地看或者无意识地听,陌生的人群是一种个性消融于其中的不加选择的、不定形的集合体,陌生人是无特性的,它们的集合也是这样。”科学研究是陌生人基于共同的学科兴趣的知识集合,教育是陌生人的碰撞,科学研究与教育本身更是进行着相互渗透,边界不再清晰,可是这种渗透与集合总能给人以“安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源自初心一致,使命同向。儒家追求“成己之学”,指向自我在人格上的完善,这是修齐治平的内修学问,而这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实现自身教育价值的出发点。
马克思回答女儿自己的人生格言时写道:怀疑一切。身在化学学科开展科学研究须基于怀疑的精神,怀疑是思考不是质疑,是忠诚于真理不是背叛常识,是问题意识不是制造问题,人类就是在怀疑对象、怀疑自身的过程中实现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基于真善美的怀疑,一定能够成为推进事和物前进的动力。怀疑是要发现这个世界中的确定性知识,同时把隐藏在确定性背后的不确定性揉碎撕烂,让不确定性成为确定性,或曰“拥抱不确定性”。科学研究和历史发展在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古人常讲格物致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离开哲学单从知识的角度去把握,是无论如何不会把握其真正内核。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个工作,也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去怀疑在场的问题。知识的边界在扩大,未知的领域在拓展,科研领域每出现一次重大突破不是对于未知领域的发现,就是对已知领域的颠覆,“澄清前提、划定界限”的思维方式变得越来越困难。所有工作都是如此,习惯、保守总会伴随着停滞不前,需要用怀疑的精神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努力创新创造。现实中,怀疑对方多于怀疑自己,自我肯定多于自我否定,而真正的历史进步都是在自我否定中进行的。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课堂教学习惯把原因送给时代,还给学生;管理服务效能归因于客观,主观原因轻描淡写;校园文化倾向娱乐化且随波逐流。怀疑精神在知识的羁押下负重前行,思考成为奢望,人在失去自我,失去了自我,我们拿什么去与对象进行对话。“教育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这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专利,自然科学也必须做到精神交流和对话。在知识的巅峰状态,一切都是相通的。思考是一个不断颠覆常识,推进认知,发现价值的过程,遇见化学,更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方能让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强国一代惟真惟德,喷薄而出。
想起康德的几句话: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到底是什么?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我所理解的化学科学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教育抑或是基于常识的教育?面对常识的化学科学教育我能够发现其合理性内核是什么?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用化学创新创造的形式和实质说明世界、感受世界、改造世界,最终达至世界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化学科学教育完全能够在常识的轨道上找到教育的价值,发现教育的理想,能够在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