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特稿 >> 正文

【青科时评】院长“打擂”意何如

发布日期:2023-04-12

清音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在一派生意盎然中,一场特殊的“打擂”拉开战幕。台上,几位学院院长依次亮相,汇报展示,侃侃而谈;台下,领导和评委们仔细聆听,中肯点评,公正打分。这一幕,出现在本年度首期“院长述职评议”的现场。让院长们上台“打擂”,这在校园里还是一件新鲜事儿,引来师生的广泛关注。那么,专为各学院院长设置的擂台上,比拼的究竟是什么呢?

院长“打擂”,比的是精神状态。干事创业,必须始终保持一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气神儿。七十多年来,学校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科大精神”“橡胶品格”“五有理念”等,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科大人独有的精神特质,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必须紧握历史接力棒,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决心,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阐明了在新时代新阶段,全校师生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一种意志品质,既需要尽力保持,更需要时常刷新和激励。以院长述职为切入点,运用“解剖麻雀”原理,窥一斑而知全豹,检视的不仅是院长们的干劲儿、拼劲儿、闯劲儿,更是学院领导班子乃至全院教职员工的精神风貌。可见,院长“打擂”,不啻为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拉练、大阅兵。为了在同台竞技中展现良好形象,诸位院长必然汇集全院之气力,全员发动,使尽解数,不遑多让。面对已确定的目标任务,不免“时时放心不下”,该推进的要推进,该落实的要落实,该完成的要完成;“四平八稳”不行,“差不多”不行,“等靠要”更不行,必须振作精神、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才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露了怯、丢了丑、成了负面典型。以院长“上擂台”为引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一一实化,大家一道“忙”起来、“动”起来、“紧”起来,潜在的生机活力也就被大大激发和释放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场“打擂”,打掉的是暮气、惰性,打出的是锐气、活性。由此,“严真细实快”深入人心,“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全校上下创先争优的氛围必将为之一新。

院长“打擂”,比的是思路方法。干事创业,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正如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做好工作的思路方法也需要学习探讨、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当下,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的大背景下,实施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工程”已然迫在眉睫。所谓领导力提升,思路凝练、方法优化是重中之重。全校各个学院虽然分属不同学科,办学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等也迥然有别,但在推进改革发展的思路方法方面,必定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值得互相启发借鉴、取长补短。向来高手过招,比拼的不仅是内力和路数,更深层次的则是对平生所学之内涵的理解领悟,故而最为看重的不是一时一事的高下胜负,而是在技艺切磋中互动相长、各有精进。同样,组织院长们比武观摩,如同八仙过海亮亮各家的“门道儿”,也是一个开眼界、受触动的过程,其目的一方面在于打破学院之间固有的“隔行如隔山”的壁垒,消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自满情绪,避免闭门造车、井底之蛙的偏狭;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促进思想碰撞,擦出火花,萌生更多新招儿、好招儿、奇招儿,来弥补平常习焉不察的欠缺疏漏,突破制约发展的桎梏瓶颈。找对了前进的路子,再穿上一双合脚的鞋,何愁行而不远?“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场“打擂”,打掉的是骄气、惯性,打出的是灵气、理性。由此,“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的信心越发坚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越发自觉,全校上下各显其能的局面必将竞相呈现。

院长“打擂”,比的是实干实绩。干事创业,描绘蓝图重要,取得实效更重要。就现代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而言,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还是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最终都要靠相关的学院来承担。换言之,学院是具体而微的大学,学院强则大学强。然而,学院究竟强不强,不是凭口头儿上说出来,也是不凭书面材料总结出来,而是要凭实货、干货、硬货印证出来,货真价实,方可令人信服。当然,要有实绩,必须肯实干。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表明的正是以实干求实绩的现实逻辑。在院长“打擂”安排中,明确提出“用数据说话”的规则,就是为了杜绝“天马行空”,体现一个“实”字。数据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数据也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并非提倡“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异化政绩观,同时也坚决反对坐而论道、大而化之、泛泛而谈。用可量化的指标做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容易比较直观地看到成绩、发现不足,从而明了自身所处的方位坐标,谋定而后动,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进步。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真刀真枪,不搞“花架子”;能否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差距,不做“裱糊匠”,这是对院长态度胆略和能力水平的真实考验。把成绩单公开晾晒出来,接受大众的评议打分,其结果则判然分明:谁是真抓实干的好干部,谁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谁是亲力亲为的带头人,谁是浮皮潦草的甩手掌柜,势必一目了然。“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这场“打擂”,打掉的是虚浮、颟顸,打出的是自省、自励。由此,“火车头”的力道日益强劲,“动车组”的效应日益显现,学校各项事业驶入快车道必将指日可待。

院长“打擂”,比的是担当作为。干事创业,需要领导者敢于担责,勇于承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时代的劲草、真金。”“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当前,要把大抓基层的导向以及“学院办大学”的理念树起来、落下去,除了学校层面敢“放”,更有赖于学院层面“接”得住、“接”得好。因此,院长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善于“跳出学院看学院”,以更为宏阔的视角“升维”筹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乃是真正“做实学院”的必要条件。本次院长“打擂”,重点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社会服务、内部治理等方面展开,这些都是关乎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硬通货”。院长们履职尽责,从立足全校的高度,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单关系到自家的安稳饱暖,更关系到“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全局。学校事业是一个整体,是一盘大棋,各个局部有机联系、利益攸关、荣损与共。作为院长,谁的站位更高、视野更宽、格局更大,不惧急难险重,大胆请缨挂帅,甘于为学校建设发展多作贡献,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获得更有力的支持,以“有为”而“有位”。反之,倘若有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守着“一亩三分自留地”享受小富即安,或者眼中只有“小地盘”、心中只有“小团体”、手中只会“挣小钱”,故步自封,畏葸不前,那就迟早要被甩开、被淘汰,落得个“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结局。简而言之,干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否担当作为便是显著分野,其中之利害得失不可不察也。“不善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场“打擂”,打掉的是片面、局限,打出的是总体、大局。由此,“斤斤计较”者少了,“勠力同心”者多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早结硕果。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个孕育着无限希望的季节里,“院长打擂”悄然启幕,恰如百般红紫斗芳菲,预示着2023年注定是紧张激越而不是平庸寻常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定将超乎想象。擂台既开,沙场点兵,似战鼓催征人快马加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科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见证下,“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一定会蹄疾步稳、一往无前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