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特稿 >> 正文

【抗疫先锋】抗“疫”中的共青团“温度”

发布日期:2022-04-15

团委 张玉

连日来,阻击疫情、守护校园,学校各级团组织和团学骨干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爱与责任,提升了共青团“我为青年办实事”的温度。

比快递更快的是什么?

疫情期间,快递无法正常寄送,邮寄证书证件、成绩单、政审表、三方协议书、就业推荐表等材料成了同学们面临的新难题。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曲智强得知后第一时间组织刚完成核酸检测工作任务的团干部再上“一线”,担任起了同学们的“取件员”“快递员”。

团干部和志愿者通力合作,线上线下多方联系,建起邮寄需求qq群,及时登记同学们急需邮寄的材料清单,提前按照学校防疫要求收取文件,统一消杀,在邮政中心老师的帮助下,开辟疫情快递特殊通道,解决了毕业生的燃眉之急。毕业生刘怀宇说:“没想到老师每天忙碌在抗疫一线还能第一时间解决自己的小事。”而“快递员”却说:“小事不小,到我为止!”

比四年更长的是什么?

封闭管理期间,恰逢研究生复试,这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心头“大事”。化学院团委闵繁盛老师担心同学们考研复试压力大,分批组织团支部恳谈会,帮同学们排解压力,谈话中,学生王桂阳说:“闵老师,宿舍的环境不太适合复试,我担心复试过程中被打断直接取消资格。”得知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向学院汇报,并安排团支书统计同学们的复试时间,将学院会议室、办公室、空余实验室等精心布置成考研复试场地,解决因线上复试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困扰。

在学院团委的带动和组织下,学院学生会专门成立复试保障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做好沟通服务和秩序维护。应化183团支部学生孟有明说:“新生报到是老师们接我,考研‘上岸’是老师们送我,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

比陪伴更暖的是什么?

疫情无情,校园有爱,团干部们在“我为青年办实事”中一次次温暖着团员青年。4月2日凌晨,一名研究生突发疾病吐血,正在值班的高分子学院团委老师马艺慧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120,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上演了一场历时7小时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急救”。学生情况稳定后,第一时间向马艺慧表示感谢,她却说,疫情中的每位老师都是这样,天天守护着他们的学生。

材科211团支部学生李嵩说:“疫情让我们间隔相处,但是阻隔不了师生之情,生病时他们陪伴我们就医,闲暇时他们带领我们参与体育运动,生活中他们除了让我感受同为青年人的阳光活力、责任担当外,还有那如家人一般的温暖。”

比守护更近的是什么?

“金三银四”,三四月份正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期。学校封闭管理以来,经管学院团委依托“青鸟计划”就业平台,畅通“企业端”和“人才端”两端需求,开通“青鸟计划·空中就业职播间”,采用“1+N”直播招聘的方式,以校内端“空中就业职播间”为牵引,以企业端“N场HR带你线上看企业”为支撑,搭建企业用工和青年求职供需精准对接的线上平台,打造联系宣传推介企业的直播窗口和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线上纽带,努力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毕业生王博宇说:“这种直播招聘真的太及时了,在封校期间,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找到心仪的求职岗位,还能看到企业内部真实的工作环境,切实缓解了我们无法出校带来的求职焦虑。”

经管学院团委持续推进“我为青年办实事”,进一步细化就业精准服务,推出“经管学院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打造求职服务“云”矩阵,将就业平台二维码张贴至到每个毕业生宿舍,实现多项服务内容“打包成集,一码通办”,平台还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指南和就业困难反馈,为毕业生送上更贴心的就业服务。

比春光更美的是什么?

学校封闭管理后,餐厅取消堂食,宿舍楼保洁任务加重,自动化学院团委组织星火义工队和学生会,开展了“清洁抗疫”志愿服务。志愿者对宿舍楼公共区域、学习吧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重新优化了餐食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投放流程,协助后勤管理部门提高垃圾清理频率,彻底改变了垃圾堆积的问题。

清洁的环境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吸引了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测控202班学生赵东露说:“志愿者们扫去的不仅仅是垃圾、残枝落叶,更是掩在同学们心头的阴霾。整洁的校园环境让校园的春天更美好,也让同学们的心情变的更加轻松愉悦。”

比照片更美的是什么?

得知同学们没有合适的照片投递简历后,艺术学院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和学生社团组织力量,积极对接摄影协会为在校毕业生免费拍摄简历照片,助力毕业生就业。毕业生任姝颖说:“我和舍友自己拍了好多次,都没有拍出合适的应聘照片,看到摄影协会发的通知,我们报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他们。没想到志愿者们免费用自己的设备帮我们拍摄,还帮我们修图,照片我很满意。”

疫情中,镜头始终传递真情。艺术学院音乐181团支部学生高嘉略的爷爷突然离世,父亲正工作在莱西防疫一线。痛苦中,她毅然选择坚强面对,将悲痛化作力量,请战加入学校学院两级防疫工作,立志像父亲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此同时,学习音乐专业的她,以艺战疫,参与多部抗疫文艺作品拍摄录制。

闻令而动,抗疫有我,学校共青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一个个“暖心故事”背后是中国抗疫精神在学校共青团土壤扎根传播的实践,也是学校广大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上好抗击疫情这堂“大思政课”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助力学校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展现青年担当。

02.jpg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