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大学生投入到了紧张的比赛中。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参与到比赛中,高材生们废寝忘食、逐梦青春。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都有他们努力的身影,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是他们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据了解,“新工科人才培养”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提的最多的关键词,而“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活动是高分子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之一。自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以来,高分子学院积极响应,依托橡胶专业优势,积极开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构建了思想引领、人才培养、职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夯实优良“教风+学风”“双保险”护航,打造“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双引擎”驱动,着力培养“橡尚”高材生。
加强服务育人 把好思想引领“方向盘”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因此,高分子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构建“辅导员思想引领、班主任班风建设、任课老师学业指导、学术导师科研引导、职业导师生涯规划、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生干部模范带头”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网格化育人机制,全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学院团委围绕国庆节、一二九等关键节点,先后开展了鸿雁训练营、“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师生交流会、“筑梦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把好思想之方向盘。同时,学院还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的平台作用,灵活使用易班、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平台开展网络教育,营造橡尚育人氛围。橡胶178班、校十佳团支书马盼说:“学院网格化育人模式让我们受益匪浅,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齐抓共管,甚至史新妍老师这些博士生导师也经常与我们沟通交流,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营造了青春橡尚优良氛围。得益于学院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班共33人全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人入党;28人报名考研,19人过国家线,我也被推免至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真的非常感谢学院让我们成为了真正的‘高材生’。”
营造优良氛围 加强人才培养“保险杠”
高分子学院始终将营造优良的教风学风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首先,抓教风。学院一方面推行“四有”好老师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同时强化教学质量监督,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潜心问道、静心教学,树立良好教风;另一方面推行导师负责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10位左右的本科生,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生活帮扶,进而建立和形成了和睦、友好、密切的师生关系。指导过12名高材中韩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老师周睿表示:“教学相长,在给学生指导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其次,促学风,着力加强学风建设,从优化人文环境、完善规章制度入手,通过学术讲座、专家论坛、暑期实训、专业技能大赛等,营造互学互鉴、积极“橡尚”的学术氛围,“学在高分子,成就高材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心中。疫情之下,学院积极组织考研大讲堂、录制考研加油视频、考研线上复试交流会等活动,并邀请上一年考研优秀学长现身说法,在学习内容、备考技巧、志愿选报、复试咨询等方面为备战考研的同学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与帮助。复合材料教研室李跃等教师更是克服种种困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组织本专业的考研同学,进行集中线上复试指导和线下点对点辅导,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强有效的保障。2020年学院升学率首次达到50%,其中78%的同学考入了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985、211高校,20人升入谢菲尔德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大阪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继续深造;2021年90%同学参加了研究生考试,284名同学成绩超过国家线,学院学风建设成果显著,优良的教风学风也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橡胶173班、已经推免到中科院化学所的崔玉倩同学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成功的基础,正是得益于学院的良好氛围,我们宿舍5人考研全部过线。学院的学术讲座以及每年都会评选的高院之星、考研光荣榜,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还记得院长给我们作报告时讲到用植物秸秆制备可降解的购物袋,瞬时让我们宿舍同学对于科研产生了兴趣,再加上经常接触研究生学长,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大二下学期刚开学,宿舍同学就表示要考研,并一起为考研做准备。”
突出学院特色 构建职业发展“双引擎”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着力打造实习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储能。学院一方面构建校内实践、校外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的“三合一”实习实践平台,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院依托国内领先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和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打造联合培养新平台,为同学们提供进入科研实验室和课题组的机会,提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验能力;同时深化院企合作,构建校企共建实验室,促进产学研融合。此外,学院还积极推动学生参加美国阿克隆大学“3+2”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和韩国庆尚大学本科教育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依托日新创客空间,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科技文化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学院的学科竞赛成绩突出,3年来共有1200余人获奖,荣获国家级奖励210余项,省级奖励230余项,其中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铜奖2项,省银奖4项;在“挑战杯”赛事中取得省级银奖4项。通过“双平台”的构建,帮助同学们了解了学科特点以及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了优势学科影响力和特色学科吸引力,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显著增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年来,高分子学院捷报频传,2名同学获国家级“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15名同学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客,1名同学获山东省“青春贡献奖”,1名同学获评第五届青科大年度人物,1名同学获青岛市“爱心大学生”荣誉称号。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努力开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以“双保险”+“双引擎”的工作模式,践行“以学生为本,用爱心服务,促学生成才”的工作理念,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上,高分子学院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