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家设立橡胶专业的高等院校,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熟知的“化院现象”,到如今全国闻名的“科大模式”,青科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政产学研融合之路,形成了教学科研两相宜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依托我校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上市的公司达7家,注册创新型学科性公司近80家,孵化科技企业300余家,所孵化企业近三年销售收入近1100亿元。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等。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为何能交出如此亮丽的成绩单?党委书记马连湘表示:“在青岛科技大学教师中一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找校长找市场’。面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以‘接地气’的方式寻求发展成为我校科研工作者们一致认同的工作准则。”
校企合作+学科性公司的双轨运行制
在青岛科技大学,老师们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随时萌发的市场意识,让很多教师较早尝到了市场的甜头,进而觉悟到:只有与市场结合,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共搭经济平台,把原创性的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企业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让高校科研走上良性循环之路,而企业也会因为不断从高校中获得产品创新的技术营养,而增强自身竞争力,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双赢格局。
“不找校长找市场”的发展之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起来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将科研课题和资金面向市场,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将科研成果“植入”企业,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实现产业化,是学校产学研结合较早,也是最重要最奏效的形式。
1998年,学校在“ECSS工程化学模拟系统”技术成果基础上,与万华公司联合攻关完成MDI装置的核心——技术软件包,学校将该技术以2000万元整体转让给万华公司,这一技术也打破了国际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双方通过采取先进的开发模式和组织网络,对装置多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力量攻关,不断提升MDI年产量的技术水平,使万华在MDI制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校企双方也持续保持合作关系,2019年底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并签订7000万元合作开发合同。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校长陈克正在致辞中说:“青科大与万华化学从20年前牵手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出发,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政产学研’融合为核心要义的‘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双方共建共享,构筑命运共同体,实施创新大协同。”
青岛金王在早期生产出口美国产品时,因无力高价购买国外核心技术而面临困境,学校为其定制开发了高分子蜡技术产品,并仅以20万元低价转让,然后持续助其开发新产品,打造了今天世界最大的蜡烛供应商上市公司。2018年,学校的“酮肟法盐酸羟胺全水相合成工艺”独家转让潍坊新绿化工,以“技术转让费+销售提成”方式,获得技术转让经费2.2亿元。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抓住时机对重点科研项目先行孵化,大力提倡创办学科性公司,进行科研成果的自主孵化、中试与推广,最终实现成果产业化。学校出台《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将科技成果“植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鼓励教师推出成果—带土移植—注册学科性公司—转化成果创造效益—教师股权激励—技术再创新再升级”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通过技术入股,孵化了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一批学科性公司,在橡胶、化工、信息、新材料等领域,通过关键技术革新带动了产业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软控靠生产推广密炼机上辅机系统制备技术起家,其开发的橡胶轮胎配料系统软件和大型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套装备系统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降低投资成本60%以上,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橡胶轮胎企业中全部得到推广应用。2006年,该企业经过改制成为青岛首家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是山东省属高校第一家由校办企业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2009年6月18日,作为学校代表,时任校长马连湘与斯洛伐克政府签订了青岛软控欧洲研发与技术中心建设协议。此时恰逢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斯洛伐克进行国事访问,访问间隙,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了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校长马连湘受到接见并与胡锦涛主席握手合影。胡锦涛高度肯定了软控在斯洛伐克建设欧洲研发与技术中心的做法。
如今,软控已发展成为全球轮胎装备制造业中产品链最完整的公司,成为橡胶机械行业的引领者。学校与软控的合作正呈现出互利互惠互赢的良好态势,双方的合作模式也已成为学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标杆。通过软控股份,又衍生出赛轮股份1家上市公司和橡胶轮胎产业链上的158家科技型企业。学校培育的诸多学科性公司成为行业骨干企业,如科大隆腾的“环流式旋风分离器”工程技术成为行业典范,科大有志开发的“移动医疗产品体系”等系列产品,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领头雁。新材料科技工业园依托聚合物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在JM两用材料方面的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银科恒远服务兵器集团及全国化工企业,开发了聚氨酯及其原料异氰酸酯等系列新产品、新工艺及工程化技术。
一次次的实践证明,我校探索的产学研合作道路,是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