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5年9月23日 >> 第四版 >> 正文

你好,青科!

发布日期:2025-09-30

经管学院 潘奕霏

说到对青科的初印象,记忆被重新拉回至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录取通知书上“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初见时便已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我坚信,在青科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收获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强健有力的体魄、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和足以获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脚步轻叩,在陌生台阶上

初次迈进青科校门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初秋的风裹着雨后草香,沁人心脾;站在走向宿舍的大坡上,能看见晚霞把远处的海岸线染成橘红……那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滴在身上,却意外地未让人感到烦躁,大抵是老师、学长学姐们的热情和对大学校园的憧憬加速消散了坏情绪。军训间隙逛校园时,我发现了不少“宝藏角落”:操场旁边有个小超市,冰柜里的雪糕是军训后的“续命神器”;南苑食堂里有许多深受学生欢迎且极为实用的小店,比如蜜雪冰城、冰雪时光,还有位于一楼侧门的复印店、水果超市……点点滴滴构成了我对青科的“初印象”。

风穿过走廊,我的新课堂

辅导员孙老师曾说,在我们即将正式展开的大学四年里,他将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人之一。事实的确如此,不论大事小情,遇到困难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联系辅导员,他是最值得信赖的师长。孙老师陪伴我们军训、认真选拔临时负责人,他说的每一句话语里,都饱含对我们的鼓励和肯定。班主任张老师给我们开了一次新生见面会,会上,他介绍国贸专业时的自豪与热爱令我记忆犹新。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所谓学习专业,不是只为了“找份好工作”,而是把课本里的国际贸易专业术语变成与人沟通时的底气,把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经验。

于我而言,青科是美好的,而我憧憬的未来,是能在青科的课堂里,把计量经济学的模型算得更精准;是能跟着老师做课题,去领略“中国智造”的故事;是带着军训时练就的“韧劲”,在专业学习上游刃有余……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