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5年4月15日 >> 第四版 >> 正文

以爱为名,让生命绽放

发布日期:2025-04-16

学通社记者 韩洋洋 李成祺

在忙碌有序的校园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淡泊而专注的青年,在静谧的角落,用行动诠释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呵护。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的“动植物协会”便是其中之一,从最初专注于花草的单一社团,到如今涉及动物救助、生态监测、线上科普与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平台,每一步探索都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保护的热情与执着。

花草情缘

社团的建立可追溯至一个简单的愿望:让喜爱花草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体会大自然的细腻与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这份纯粹的爱不断延伸。如今,他们已不再局限于植物培育,关怀与救助校园流浪动物也成为这个组织的工作,并且这份关爱将延伸到更广、更深的动植物保护领域。成员们在一块块绿意盎然的园地中留下足迹,在一场场救助流浪猫的募捐行动中倾注心血,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们尊重自然万物的美好信念。

流浪温情

谈及“流浪猫救助行动”,社团负责人郭晓晴讲述道:“社团发起这项行动时,来自各个学院的爱心同学纷纷响应,募捐了猫粮、猫条等必需品,我们齐心协力为无家可归的小生命打造了温暖的庇护所。”小猫们过去只能在冷清的角落里徘徊,如今也有了温馨的“家”。当走在路上,偶遇依偎在社团成员自制猫窝中的小猫时,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奇妙的情感最令人动容。救助流浪猫不仅是义务,更是对生命的守护,他们用一次次的实地巡查、一场场的爱心募捐,讲述着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故事。

笔墨传承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社团在社会宣传与科普教育上做出的努力。社团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正在完善的“青稞小猫谱”小程序便是一本本鲜活的知识传递册。期间记录的文章、活动报告和温馨的现场照片,带领用户近距离感受流浪猫救助工作,用文字的温度唤醒大家保护动植物的意识。而“青稞小猫谱”小程序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小猫故事、参与社会流浪猫救助的窗口,也让更多关注小猫的朋友们能在平台上留言、交流。正如社团负责人所谈到的:“我们既希望传递知识,也期望吸引更多人对环境和生态加以关注。”

灿烂共生

社团成员来自各个专业,他们在共同的爱好中找到了交流与合作的契机。课堂上忙碌的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卸下学业的重担,投身于自然生态和动物保护的实践。在一次次实地考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以及社区互动中,他们用数据记录下每一株植物的生长轨迹、每一只动物的活动痕迹,尽可能多地将学校的动植物登记在册,这些点滴努力都积淀成了宝贵的资料,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员们各有所长,各自的专业知识在一次次合作中得以交融、升华,为社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理论支撑。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场活动不再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每个参与者都能在不断探索中提升自我。

回顾过往,成员们曾多次深入各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那里的每一寸透着生机的泥土、每一株盛开的花朵、每一只悠然栖息的小动物,都向他们展示着原有的生态面貌。那份宁静与神秘,让他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以爱为名,让生命绽放的信念!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