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4年5月9日 >> 第二版 >> 正文

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

发布日期:2024-05-13

环境学院 张元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以“四个统一”为基本遵循,契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强化师德师风核心驱动,夯实“重师德、强师风”的强校之本。

作为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我们应准确把握“四个引路人”的深刻内涵,更要从塑造高尚人格、提高学识素养、树立创新意识、厚植家国情怀等方面践行“四个引路人”的时代要求,遵循“四个统一”,确保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追随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师者,以德而耕,拾获山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这说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在于德行。

高校辅导员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就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率先塑造高尚人格,引导学生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耐心持久地给学生以品德的熏陶和训练,让学生向问道、悟道、明理、求真的方向前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这不仅是对高校辅导员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人格特征和博学广识、爱生重教的人格魅力的期许与要求,更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追求与价值取向。高尚的人格需要在实践中修炼和磨砺。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在平凡岗位上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在平常工作中牢记责任担当,勇于开拓进取;在繁杂琐事中坚守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在平静岁月中坚守精神追求,保持饱满热情;时刻做到严以修身、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时刻做到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向前进——千锤百炼始成钢,玉汝于成终有时,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师者,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纵观当今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获取文化知识,掌握新技能,这种趋势正在挑战着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智慧。高校辅导员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就必须自己先提高学识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基于青年价值观的变化,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创新。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既要坚定不移走专家化的职业发展道路,提高育人水平,努力成为解决学生各种思想问题的“专才”;又要时刻牢记育人使命,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成为解决学生各种实际问题的“通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自觉按照“一岗双能”“一身三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思政能手和宣传骨干。

迎风开——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师者,如泽如炬,虽微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能够引领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明确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

时代在进步,青年在发展。信息化时代,青年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使爱国奉献精神面临挑战。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教育学生时刻胸怀祖国,引导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结合。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当用切实的行动服务于莘莘学子,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洒下耕耘的汗水,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