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3年12月26日 >> 第四版 >> 正文

马寒:作好文 做好人

发布日期:2023-12-29

2000年1月10日,我的第一篇文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青岛化院报》第256期见报,这是入学第一学期的我在校报的一小步,从此开启了我与校报的不解之缘;更是我四年大学生活甚至是人生的一大步,成为我求学、工作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节点。四年大学时光,在时任总编辑魏绍和老师和编辑部诸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广泛参与到消息、通讯、评论等校园新闻的写作当中,这个过程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是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建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对一些校园模范典型人物的沉浸式采访,更是对我的求学和工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文如做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才能作好文、做好人。做人讲求率直,说话做事不拐弯抹角,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作文讲求简洁,言语表达深中肯綮、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无论作文和做人,都做到心如止水,宁静致远,以简洁示人,以思想照人,以品格动人。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文章出炉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打磨、修改、完善的过程,从起初的迷惘到继而的执着,再到最终的顿悟,也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借古人词句点出的治学成事三种境界,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心才能同行,有爱才会共鸣。感谢与校报共同走过的23年,让我成为一个有心、有爱的人。在校报第1000期出版之际,祝愿校报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