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校区基础教学部 王军东
翻看雪小禅的文字,她说:“有的时候,人生不过是几个刹那,能记得那些最美的刹那,岁月就凝固住了,像被卤水点的豆腐,固定在心里了。”喜欢这句话,很简单的文字,很唯美的感觉,带着对平淡生活的满满感恩。是的,记得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
就像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那些不曾忘却的人。
2023年,如常的教师节,和妻儿一起在街角的西餐厅就餐,看窗外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等待服务员送餐的间隙,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发出节日祝福。想起二十余年来从求学到成家立业,他对我挂念和关心的一幕幕,恩同父母,没齿难忘;想起多年前受他的影响,毅然选择三尺讲台,纵使生活简单甚至有时枯燥,却不曾忘却初心;想起告别校园后行走社会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里,通过一封邮件或者一条信息将自己无解的人生题目发送给他,他那些不厌其烦的开导和鼓励……
一路走来,我时常庆幸,拥有无论何时需要都会义无反顾帮忙的老师、领导、同事、朋友;亦庆幸在这时光流转的岁月里,自己接过师友的接力棒,在这条甘于淡泊的人生旅途中,不假思索不曾伪装地友善着,并且一直不遗余力地散发微芒照亮别人。时至今日,无须任何奢华的注脚,隔着时空传递并感受着每一份祝福和问候,在感恩与被感恩中,我记得,我亦被记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
就像每一个充实的日子里,那些乐教爱生、躬耕细耘的印记。
每年暑季末,氤氲的暑气都不会伴着季节的转换而完全散去,甚至有点升温的模样,像极了一年一度紧锣密鼓地准备数学建模比赛时的紧张和匆忙。
准备“干货”给学生赛前辅导的时刻,我习惯将自己关在书房,拂一卷记录着密密麻麻符号和被翻阅过多次的笔记本,在计算机上通过Matlab和Maple将“蝴蝶的体重”“巨型蚂蚁是否存在”“最优捕鱼策略”等一个个趣味性十足的真题细细研究,融入到“身边的数学模型”“论文撰写写作规范”“数学建模案例剖析”等赛前指导备课本里,然后一遍遍地对着家里的墙面进行试讲。
无数次夜半风来时,吹动了桌子上采来许久的芦苇,想起那个暮秋时节的傍晚,途径那一片涂滩里的芦花荡,在瑟瑟的秋风中,它舞成了最惊艳的姿态,那样从容,那样决绝,没有人会留意夏日里它疯狂生长的模样,可这秋日里的倔强和昂扬却成了人们记忆中永恒的断章。也许,不张扬却努力且有韧性地向上生长,这该是做一株植物或做一个人的最好姿态吧,就像我们为了热爱的工作和爱着的学生去拼尽全力深耕细耘的那些时刻。
之后,就是紧凑而又紧张的比赛了。忘不了那些通宵达旦准备比赛的日子,在整个赛程只有74小时的时间里,跟那些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孩子们泡在机房,一起分析题干要求,根据参赛队员们的基础情况以及兴趣方向进行选题指导,等待赛队成员通过合力协作去攻克难题,并完成建模小论文后,再一字一句地修改。之后,了无遗憾地提交……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难以得到休息和放松,那些视线模糊的瞬间,自己记得,那些园子里与你擦肩而过却依然羞涩地喊你“老师好”的孩子们也记得。
(三)
就像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里,那些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时刻。
依然记得每年新学期开始前,教研室排课表的时候,没有谁会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有的是对临产同事的关照,是对邻桌老师“《离散数学》这门课,你的授课经验更丰富”的由衷夸赞,是“这门课有点难,并且是新开设科目,还是我来吧”的责任担当……因为他知道,当年妻子身怀六甲之时,教研室的同事也如他今日一样默默地分担了原本他应该承担的那份任务。
还有那些准备迎接督导评估的时刻,上完课的间隙,大家齐聚在办公室,对归档资料进行查缺补漏,一页一页地进行清点,一点一点地进行补缺,每个人都想为这个大家庭的“复检”增光添彩。那些不顾个人得失、荣辱与共的日子,我们记得,这所园子也会记得。
是啊,岁月会老去,照片会风化,字迹会模糊,砖瓦会被腐蚀。甚至多年之后,在这个我们驻足并留下奋斗足迹的园子里,除了风声依旧,你我也许已经各奔西东。但是那些初心不改、笃志前行的日子,那些乐教爱生、躬耕细耘的印记,那些并肩偕行、荣辱与共的时刻,都会化作不被忘记的痕迹留在你的、我的、我们的记忆里,会因为珍惜而被铭记。
记得,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