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 丰云雪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不知从何时起,远隔天际的银月成了游子盼归的寄托,于是便有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喟叹,有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可漫漫长夜里,孤独的异乡客何尝不渴望着阖家团聚?许是从前车马慢,游子归家,多有不便罢了。即便是苏轼这样的高门名士,也无奈叹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隔千年,巍巍中华,巨龙腾飞。科技的力量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时空错落再不能成为两处相思的理由。于是,“相见时难”也成了李商隐诗中被定格的说辞。现世的康宁,本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或者“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相聚一堂,欢饮达旦,是以最能聊慰相思。
灯火银花,月上重楼,人间的思念与温情在这一刻汇聚成有形的实体,成为了餐桌上的千百种颜色,百十种风味。亲朋围坐,推杯换盏间,乡土归音,醉人的酒意解了异乡零落的凄楚,散了眉梢郁结的忧愁。那些圆圆的、五彩的、或甜或咸的月饼,包裹着节日的祝福和家人的惦念,一口下去,唇齿间的馥郁便席卷了所有感官,即便相顾无言,也足以平息外界的浮华喧嚣。人间良辰,清风过处,皆是福寿安康。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华如练,已见证华夏千载,但知鱼龙流转,九州风采依旧,正当盛世昌颜。月色映照下,广场上、道路旁,皆被包裹在一片红色的海洋里,这是明亮鲜艳的中国红,是亘古不变的中国心!
秋夜斯年,乃有璀璨星光,皓月千里。国庆与中秋的相遇,印证了“国”与“家”的双向奔赴,曾经先辈们舍生忘死为国为民之心,也在此间有了更为深刻的诠释。曾经家国离乱、遍地饿殍的悲剧跟随着先烈们长眠地下,从此神州之上,五星红旗迎风飞扬,万里河山苍翠欲滴。
星月相依,正如此时家国合乐,万语千言诉说着对家国的眷恋、祈愿。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万千的方寸之间,一家一姓,文明生生不息,华夏儿女得以代代相承。关山万里,矢志不渝。
中秋夜,月团圆,惟盼山河无恙,家国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