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11月10日 >> 第四版 >> 正文

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贡献智慧力量

发布日期:2023-08-15

——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总裁班(第一期)学员感悟分享


青岛一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兆坤: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说,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是一个生态。青岛正在构建工业互联网“四链合一”的生态,集聚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在这个大生态里,青岛科技大学勇承重载,承担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两条链,还为我们这些企业搭建了平台,我们应该学好用好工业互联网,将企业和资本与人才、技术“四链合一”,推动企业发展和质量变革。今天,我们相聚青岛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全新起飞,也预祝我们第一期工业互联网黄埔班学有所成!也希望大家用自己的案例将工业互联网学院宣传好,为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贡献力量。

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地铁科技公司董事长罗情平:

为期一周的学习短暂而又宝贵,返璞归真的校园生活让我们领会到全心投入的学习,尤其是在青科大这么安静优美的校园学习,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这期间,我们得到了“工业互联网”这一新兴行业领域内国内顶尖专家教授的教导、感受到学校对学员的深切关怀、畅享了校园生活的无拘无束,在繁忙的学习中也让我们对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意义、内涵和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核心技术及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推动青岛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起来说,整个学习实训过程紧张充实,让我们提高了站位、扩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才干、缔结了友谊,知识和情感的厚度、高度、长度和温度相互激荡,家国情怀和企业使命相互交融,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所在的青岛地铁集团,目前正处于信息化向工业互联网转型阶段,集团正在按照《交通强国发展纲要》要求,打造青岛地铁城轨云,把生产网、管理网和外网结合在一起,构建工业互联网背景下的一套标准化体系、一个云平台和八大智能模块。青岛地铁城轨云就是工业互联网在地铁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此次的学习提升,也必将为我们提升城轨云品质与服务,注入新鲜活力、全新理念。

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峰:

在培训的期间,母校工业互联网学院的老师始终伴学左右,向家长一样对学员百般呵护,创造最为适宜的学习环境,大小事项事无巨细地关怀,看到学员的进步由衷的欣喜,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让我们学员感受到家的温暖。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企业家学习交流的平台,学校给了我们学员较高的礼遇,让我们认识到企业的进步在当下备受关注,知识和人才是学校给予企业家和企业最大的关怀;我们的政府在政策上行动上长期服务企业,支持企业的发展,在本次的培训中让我们认识到企业的社会担当,民族担当。政府领导、校领导亲临现场作出指示和指引,让我们倍感鼓励。

我们的企业是一家为精品钢铁服务的生产特种功能耐火制品的传统企业,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但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用户的要求也一直在提升,企业若不能迅速完成提升转型,不仅无法获得上升空间,而且随时也有被时代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通过这期培训,我懂得了工业的发展趋势,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思维都将助力工业的发展,这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次培训我学习了前辈们的成功经验,收获了下一步把工业互联网工作持续深入的方法,对我们企业助力巨大。

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经理苏永高:

本次培训班邀请的专家教授所讲的内容很有前瞻性,现场观摩的企业也很有代表性,为我们企业下一步怎样逐步融入工业互联网大平台明确了方向。我们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也通过培训有所升华,对我们实体企业怎样结合自身条件和环境开展相应工作,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青岛顺威精密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锋:

来培训之前,我对青岛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还心存疑虑,但通过这几天听课和参观,明白了青岛提出这一目标的实力和底气。赛轮从10年前开始着手数字化工作,做到今天的程度,令人振奋。青岛科技大学举办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培训班非常有意义,为企业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充分感知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

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宇:

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正逢这样一个机遇。我是做法律行业的,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要来参加这个一个培训班。因为我们面对的客户很多都是企业客户,企业客户做投资决策、发展规划的时候,都需要律师不仅仅提供法律意见,还需要一个行业方面的意见。现在很多企业家找新的投资点,如果我们对涉及到企业行业前沿性的概念、专业术语不了解,我们没法和客户交流,我们也没法写法律报告。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应该参与到工业互联网。我认为给企业能做出决策的企业家们很有必要来培训学习。

在企业观摩中,我对赛轮印象比较深刻,他们有一些比较接地气的项目,也产生了很大效益,产能增加了很多倍,还看到了人工智能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从短期来看,这需要大量资本、技术等的投入,可能不会产生效益,但是前景很好。

青岛马克威恩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丽芳:

来之前,我对工业互联网似懂非懂,基本不太了解,青科大举办的这次总裁班恰逢其时,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这几天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有现场学习、有大家的讲座,收获很多,感觉是上了一堂生动、系统的互联网知识大课。现在,我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已经逐渐清晰,后面将根据专家的建议,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将学习到的内容在企业落地。

卡拉罗(中国)传动系统有限公司IT总监张杨:

此次总裁班学到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知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5号上午去赛轮的现场观摩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赛轮集团在企业经营、与上下游公司的合作等方面达到如此现代化、智能的程度,堪称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回去后,我们将结合企业的实际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争取用此次学到的知识为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

青岛中新华美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

通过参观海尔卡奥斯和赛轮集团,让我感受到,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大企业重在做平台,我们中小企业应该利用大企业所做的平台,努力融入其中。经过本次培训,我对工业互联网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更直观的了解,回去后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青岛一木集团有限公司信息部、财务部负责人李云涛:

各位专家教授的讲授为我们开拓了思路,现场参观实际运用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大踏步地往前走。虽然赛轮跟我们不是一个行业,但是他们的理念以及行动确实对我们很有启发。之前我们企业在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中方向尚不明确,但在参观了赛轮以后,对我们公司未来“三步走”或者“四步走”的发展、以及每一步大体的时间段,我都有了初步的想法。作为传统行业,我们如何将实体企业的工业通过软件把它数字化,再把数据形成资产,改变传统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做好这个工作,会让企业有脱胎换骨的变革。

青岛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院长陈观宙:

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内的顶尖专家,他们不仅有理论高度,还在行业内有丰富的经验,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了我们急需学习工业互联网相关知识的需要,针对性强。我们企业下一步转型升级要怎么转?针对这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本次培训班确实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这次学习机会很难得,也很宝贵,对企业的“十四五”规划以及信息化建设,都很有指导意义。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