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1年11月30日 >> 第一版 >> 正文

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发布日期:2021-12-01

于超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一百年前,那群青年在浙江嘉兴南湖飘摇的小船上点起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在神州大地上燎原。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一代代奋斗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方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志气,做“强国有我”的奋斗青年。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天宫”升空、“蛟龙”入海、“天眼”放眼太空、“嫦娥”探秘月背、“5G”领跑时代等科技战线的青年人用自己的不懈奋斗为祖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打破了外国垄断的瓶颈。河南遭遇暴雨,各地青年志愿者纷纷响应、冲锋在前,用热血和奉献筑起了守卫中原的“青春堤坝”。刷新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完成了中国历代短跑前辈的梦想。青年一代要立鸿鹄之志,担时代之责,把个人志向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和祖国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以共圆“青春之梦”增强“强国有我”的志气。

中国青年要厚植爱国情怀,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做“青春有我”的奋斗青年。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斗争中,累计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18岁的陈祥榕和战友们写下这样的战斗口号,牺牲在雪域高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青年一代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绝不能向任何困难低头,以不竭“青春之力”增强“青春有我”的骨气。

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底气,做“人民有我”的奋斗青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长征途中女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焦裕禄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无数革命青年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事业。青年一代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人民的重托,要学真知、悟真谛、长才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努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奏响“青春之音”增强“人民有我”的底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回顾百年征程,无数先驱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的奋斗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以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