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1年10月26日 >> 第三版 >> 正文

孙济源:筑梦青春 扬帆起航

发布日期:2021-10-27

学通社记者  卢一凡 王锦波 吴奕彤 胡志凯

孙济源,中共预备党员,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2018级学生。曾荣获省政府奖学金、一等优秀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十余项奖学金。被选为2020年度山东省优秀学生、2019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2020年度机电学院十佳好班长。曾出席第六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专题研讨会,所作的报告论文被会议论文集收录。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一等奖、2020年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0年山东省创客大赛三等奖等。曾参加暑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国际奥林匹克日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在2021年高校夏令营期间获得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3所高校的录取通知,现已保送至浙江大学。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对于独来独往的人,大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庄子曾言:“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孙济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坦言道:“本就是属于自己的事,学会独处,与风做伴,与书为友,遇到困难和挫折,靠自己摸索解决,克服虚无的孤独感,是攀登者应有的模样。我也曾与舍友一起学习,目的是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后来发现与人结伴而行易打乱自己原有计划,浪费不少时间,学习效率不高。”从那以后,他便不断摸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白天的时间按部就班的上课,空余时间到图书馆对学习的新内容进行巩固。图书馆闭馆后,孙济源还会去实验室进行科研项目的探索,直到宿舍楼即将关门才肯回到寝室休息。孙济源一直坚持着这样繁忙而有序的生活。正可谓天道酬勤,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修成了正果。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孙济源说,虽然他意志坚定,雄心壮志,但也有累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尤其是在大二的下半学期,专业课晦涩难懂,科学研究进展困难,还有时长两个周的金工实习,重重困难把他压的喘不过气。就在这迷茫的时候,偶然间他看到了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被他身上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吸引,从黄旭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奋斗下去的目标,就这样他靠着这份不服输不怕累的精神,一路披荆斩棘,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好,只有扎实巩固基础,才能在未来建设上层建筑时游刃有余。孙济源善于思考,他认为只有脚踏实地认真思考才能领悟人生中的真知灼见。遇到困难要善于思考,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他会请教老师指点迷津。就在这样不务空名、兢兢业业的态度下,孙济源的知识储备量突飞猛进,这也为他未来的科研工作夯实了基础。

诚然,老师永远会是同学们的指路明灯。孙济源曾被一道题目困扰,他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质疑书上的标准答案是否正确,然而老师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孙济源回忆道:“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我的错误,而是使用Matlab的代码将结果计算出来,书上的答案就是对的。”这一幕对刚进大学的孙济源很有冲击力,原来计算验证可以有多种方式。他兴奋地说道:“就比如非线性函数的15次方,人力笔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通过Matlab可以很快地计算出其数值解。”这为孙济源以后学习编程类软件的想法埋下了启蒙的种子。

因为热爱 所以努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扎实的理论基础铺垫,孙济源决定通过实践散发他的光芒。大一下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老师所带领的智能游艇制造开发技术工程实验室正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于是就早早地加入到实验室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起了科研。大一的孙济源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在实验室工作起来十分困难,为了知其所以然,孙济源经常向实验室的其他同学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加紧攻克,钻研书籍,并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验中。

从大一的懵懂无知,到大二着手准备项目和论文,再到大三作出报告并投出,孙济源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是他大学时期极其难忘的一段时光。令他最自豪、最难忘的是,202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专题研讨会上所作的题为“船艏及侧体角度对五体船耐波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的报告。孙济源告诉我们,当时特别的激动,三年来的心血与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从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到不惧风雨、砥砺前行,再到报告受到认可,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前所未有的。在汇报前夕,他积极准备,事无巨细,但还是很难不紧张,可讲完之后,孙济源释然了,能得到这么多“大人物”的点评,是多么荣幸和快乐。他笑着说道:“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学院的万德成老师是那次大会的主持人,我曾有幸在中国大学慕课上学习过他的课程,并受益匪浅。虽然我并没与老师有语言上的交流,但能与心目中的偶像同台出席,我倍感荣幸。”孙济源见到自己久仰的老师,见到许多该领域的“业内大咖”,这更让他坚定了前进的方向。因为学习,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更加努力。“世界属于那些勤于思考的人,更属于那些善于行动的人。”这是孙济源的座右铭,而他也向着这个方向激流勇进,朝乾夕惕。

孙济源不仅仅专心于学术,更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敬老院的实践活动。他感慨道:“那些老人身边有很多同龄人,但没有子女的陪伴,所以时常感到孤独,老人们大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聆听者。那一天我仅仅是陪着他们聊天,他们就已经很开心满足了,虽然有些心酸,但想想能让老人们满意,总算是有所收获,这就是我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孙济源目前仍在实验室工作,继续补充扩展他的研究内容,也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他将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所帮助的人。

一心向阳 未来闪光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三年的积累让孙济源收获满盈,他的成绩都将变成简历上闪闪发光的星辰,为未来步入新生活筑牢根基。这些奖项与荣誉记录着一个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少年的努力与成长。未来很长,未来很远,但未来必定更加美好。也许拼搏很累但未来一直都在,等着你奔赴而来。孙济源结合自身的经历与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衷心的建议:“早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下一步的规划,有明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有自制力,不半途而废。”他也强调对于休闲活动要有所取舍,结识更多有趣的人,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当谈及未来的规划时,孙济源说:“我会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尝试在科研项目中有所提高,进一步完善提升自己,生命不息,进取不止,为祖国的船舶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