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20年12月22日 >> 第一版 >> 正文

压茬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造学校内涵式发展新名片

发布日期:2020-12-23

2020年6月30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等402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名列其中,有效期为六年(2020年1月至2025年12月)。其中环境工程专业是第二次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1月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13个专业15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在全国并列第22位,连续多年位列驻鲁高校第1位。自2012年专业认证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秉承“一份大礼、一种引导、一个督促、一面旗帜”理念,坚持“对标达标”永远在路上,形成了“领导发力、干部尽力、教师给力、上下合力、学生受利”的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认证工作顺利推进。

抓住机遇 压茬推进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为顺应“新工科”建设、支撑“双一流”战略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学校自启动专业认证工作以来,始终将其作为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和“专业核心教学团队+”综合改革模式的旗帜,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架构重建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为更好地推动认证工作,2014年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评估中心,为认证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评估中心作为全校专业认证工作的专属组织机构,负责对全校的专业认证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宣传专业认证理念,并做好学校与专家、认证协会、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对接。评估中心成立后,中心主任先后在全校院长会议以及化工、机电、高分子、环境、自动化等工科学院作专业认证专题动员报告8场次,向各学院全体教师宣传专业认证理念;评估中心推动组建了校级专业认证专家队伍,负责专业认证理念的贯彻落实、自评报告撰写指导及自我评估,每年组织召开多次校内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会,督促进度。目前多数校级认证专家已发展成为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对我校拥有的认证专业目录内的专业进行了摸底,规划了认证专业梯队,为保证认证工作持续推进下好“先手棋”。评估中心的成立强化了认证工作推进力度,使学校的认证工作进入“快车道”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校高度重视认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自查自评体系、宣传引导体系、经费支持体系、奖励激励体系等,为认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制(修)订教学管理文件27个,出台了《青岛科技大学专业认证管理办法》《青岛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办法》《青岛科技大学普通本科专业分类管理及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对促进认证工作的措施机制进行了系统化规定和固化,为调动学院专业认证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各环节目标的有效达成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对每个受理认证的专业给予3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通过认证的专业一次性奖励专业5万元并认定为国家级教学质量建设项目,计入年度工作业绩分配。同时,将推动专业认证作为专业建设负责人的职责之一并进行考核。这些制度文件为学院和专业积极实施专业认证,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充盈专业内涵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是专业认证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为满足认证专业软硬件条件要求,2017年学校建成启用了机电实验楼、自动化实验楼、数理信息实验楼等,累计面积4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相关专业的实验室物理空间条件;投入6000余万元经费支持认证专业购置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并带动改善了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等公共基础实验室条件,放大认证效应和受惠面。

学校为专业认证提供的坚实保障,有力改善了专业的办学条件。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于2018年通过专业认证,化工学院院长刘福胜回忆起制药工程专业进行认证的初衷,坦言“相比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由于前期投入较少,该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条件很差,空间面积小、试验设备陈旧。”“为了学科更好地发展,我们提前谋划,决定抓住机遇,申报专业认证,以争取学校建设投入。”2017年该专业的认证申请被受理后,在学校的支持下,化工学院在大学科技园租下了700平方米的实验室,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破解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混用的局面。谈起认证对学科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刘福胜深有体会:“通过这次专业认证,显著促进了药学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先许多学院想要引进的人才在看了实验室条件后都离开了,但是改造之后,药学学科引进了多位博士和第三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实力明显增强,为药学一级学科和制药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获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专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专业认证教研教改,积极申报认证相关教学立项,促进专业认证理念的实践应用。2014年以来,我校教师获省级教研立项1项;校级重点类资助项目2项,面上类资助项目15项;自筹类资助项目5项。通过教研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对认证理念的再理解、再思考,促进了认证理念与具体教学实践的深度结合。

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多措并举,构筑起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专业认证支撑保障体系,为各专业抓住机遇、压茬推进认证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勠力同心 全力以赴

做好专业认证工作,师生广泛参与是根本。在整个认证过程中,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所在学院、具体老师等坚守人才培养教育初心,勇担学校高质量发展使命,各个层面上下“一盘棋”,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履职尽责、埋头苦干、精益求精,体现了高尚的事业观、大局观和发展观。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认证工作,主动靠前,积极发动,营造了良好的认证氛围。认证申请准备和建设阶段,校领导积极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保证人、财、物等及时及早到位;专家进校考查前,校领导逐一考察专业准备进展程度,落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资料的准备情况;认证专家进校考查阶段,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全程参与认证过程,深入了解掌握专业建设中的问题;认证专家离校后,校领导根据专家反馈的问题及建议,及时部署整改任务,推进系统解决共性问题。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深化了全校上下对认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了学院、部门的专业认证积极性。

2018年是信息学院的专业认证年,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3个专业于当年11月接受专业联合认证专家组的进校现场考查。“三个专业同时受理,对我们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该学院院长刘国柱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专业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为抓住这一机遇,信息学院自2013年就启动了专业认证工作。经过2014至2017年连续4年的认证申请,终于在2017年底3个专业同时被受理。多年的努力付出终于获得了初步认可。

“专业认证申请受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来自评报告的撰写至关重要,这是专业认证能否继续进行的关键所在。”从该项工作启动以来一直参与的朱习军老师说。自评报告内容涉及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牵一发动全身。2018年正月初九一直到7月20日提交自评报告,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学院上下利用晚上、假期和周末加班加点,反复讨论、修改、完善自评报告,充实支撑材料。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3个专业各完成了200多页的自评报告和1000多页的支撑材料,为打赢专业认证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撰写自评报告和接受专家现场考查的过程中,老师们把专业认证的事完全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尽心尽力、甘于奉献,努力做到了有站位、有担当、有定力,为学校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闻卫军老师,为了第二天上交自评报告中的一部分内容,修改到凌晨两点,第二天八点钟小组进行讨论,她早上六点还在群里一一列出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陈卓老师是该专业的骨干教师,也是认证工作的主力。陈老师在孩子小、家中又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认证工作中。专业认证评审会前一天,宫生文老师的爱人不小心手指受伤,不能照顾自己,宫老师在安排好家里的生活后,第二天照常在会场忙了一天,毫无怨言……正是每位老师顾全大局,担当有为,兢兢业业,才实现了3个专业全部通过认证,成为学校专业认证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坐标。

学校评估中心积极做好协调推进工作,为认证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中心建立了申请动员会、自评推进会、进校协调会等协调机制和中心牵头、以学院为主体、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认证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为认证工作有序推进保驾护航。这些措施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实现了受理专业数量多、自评工作质量高、进校考查全通过的良好工作局面。

全面发力 红利初显

开展专业认证工作以来,学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优化,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提高,认证红利初步彰显。

专业认证数量和效益双突破。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制药工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共13个专业15次通过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并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累计直接受益学生12000余人,通过专业认证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分布在94.3%-99.1%之间,同期增幅3个百分点。学校因专业认证工作突出,2019年获省教育厅奖励600万元,为全省此项奖励的最高额度,优势明显。

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目前,我校所有普通工科学院均有专业参加认证。认证专业核心教学团队凝聚力增强,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投入,专业认证理念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血脉”。

“自评报告撰写集全院之力,反复修改不少于几十次。”参与了专业认证全过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位负责人说,“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在每个老师心中更加成熟了,正确的理念指导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促使教学过程更规范,教学目标更具体,实现了以专业认证驱动教学创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教学改革自我完善的过程,从申请那天开始,我们要做到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对教学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专业认证的关键是引导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提高教育规划和实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效率,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机电学院分团委的老师们对此深有体会,他们说:“专业认证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它所考察的并不是能不能培养一批优秀学生,而是全部学生有没有达到毕业要求,能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是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通过各环节的反馈对学生培养过程持续改进。随着专业认证的通过,各种硬件设施都会更加完善,可以实现学分国际互认,对于专业出国留学的同学提供了便利。”

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优化。专业认证构建了基于学习效果和校内校外评价结果的“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工科专业在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参与下按照专业认证的理念和要求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责任”四位一体全面健康发展成长体系。

2017年通过认证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高度重视内涵建设。认证过程中,该专业遵循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按照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思想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内、外双循环评价体系下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即: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体现校内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情况的评价,体现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培养目标的达成,体现学生职业发展状态的评价,体现课程体系对学生基本技能及发展能力的培养情况。该培养模式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该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影响力得到有效提高,连续多年在山东省属高校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毕业生以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为:踏实、肯干、能吃苦,责任心强,能够很快转换角色,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安全工程专业于2017年通过专业认证。为进一步贯彻专业认证标准和理念,2019年在该专业教师编写、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工艺安全分析》教材中增加了设备渗漏、无组织排放等环境影响评估相关知识,强化了《化工工艺安全》课程中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内容;在2020年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必修课。2019年新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应急管理方向)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列为专业必修课。2017-2019届197份毕业设计中有49份直接涉及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反馈:学校开设的安全环保课程、社会责任和工程意识教育使其在工作中受益匪浅,和同单位的学长及其他学校毕业的同事相比,优势明显。

促进了教师高水平发展。多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融入教师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支优秀的认证专家队伍,为学校专业认证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学校有10名教师已发展成为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27人入选山东省属本科高校专业认证工作专家指导组,占指导组总人数的1/3,入选数量位居省属高校首位;校内专业认证专家19名,是目前省内水平和层次最高、最完备的一支专家队伍。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认证的专业有13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3门课程推荐到教育部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

加强了校际交流,提升了学校美誉度。先后有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来我校进行专业认证工作经验交流。2019年3月,受教育厅委托,我校承办了2019年省属本科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被委任为山东省属本科高校专业认证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及秘书处单位。由于我校专业认证工作突出,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中心高度认可。近3年来,教育部评估中心委托我校承办了4场大型的专业认证培训会,培训来自全国高校的校长、处长及专业认证负责人近2000人。增进了我校与全国认证专家、高校及专业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我校的办学美誉度。专业认证成为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排头兵、领头羊,并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内涵式发展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校党委书记马连湘在2019年省属本科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致辞中指出,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感到专业认证工作是学校和专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是学校接受先进办学理念并不断根植、开花结果的过程。从实际效果来看,实现了学校、学生的“双受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学校办学声望提升。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专业认证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为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电话:8895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