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者风范 >> 正文

付继航:坚守初心使命,争做“又红又专”的青春引路人

发布日期:2024-12-11

付继航,中共党员,讲师,现任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2015年9月参加工作,累计带班116个,学生2855人。

工作9年,获评青岛科技大学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优秀网络通讯员、优秀青年工作者、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20余项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主持、参与包括山东省社科规划在内的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3项。所带班级和支部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山东省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青岛市五星级党组织。所带学生68人获省级各类荣誉称号,发表CSSCI论文39篇,获批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40项,获包括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市级奖项90余项,获奖人次达1000人次。

工作9年,他始终秉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让每块金子发光”的育人理念,践行“一线规则”,积极做“沉浸式”“共情式”“行走式”思政教育,给青年学生留下痕迹、打上烙印、有所启迪。3200多个日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辅导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沉浸式”引领 做学生的信仰引路人

付继航老师创新建设“理论宣讲轻骑兵”,组建“大国工匠”和润心宣讲团等,参与打造“开讲LAW”和“微普法”平台,以“累进式”宣讲助力青年“全周期”成长。所带学生在省市级演讲朗诵比赛中获奖28次,涌现出共青团全国十九大青年代表、市“巾帼科创未来之星”等先进典型,自编自导的音画诗《大国工匠》也登上中央电视台。

他把党支部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聚焦“理论学习+情景感受+实践淬炼”“文化浸润+行为教导+品质培育”两条主线量身打造“学生党员星火燎原工程”,开展“争锋行动”。所在的经管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山东省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青岛市五星级党组织、校“五好”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共情式”施教 做学生的青春铺路人

付老师坚持因材施教,建立“小单元大学业”学风引领模式,以学生学术兴趣为导向,以点及面让学生学术水平从小而精到大而全不断提升。他把工作搬进课堂、宿舍、操场,通过开展助学零距离、我身边的榜样评选、每日晨读打卡,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引导。

为鼓励同学们参与科技创新,他采用“目标、场景、问题、角色、结果”的“五位一体驱动法”,所带学生获得了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山东省一等奖,助力学校实现了A类赛事国家级奖项的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他精准指导学生就好业、好就业,实施“一生一策”“一师一责”,联合校外力量,促进就业指导“精品化”、就业招聘“精准化”、就业管理“精细化”,久久为功,学生深造和基层就业率均居全校人文社科学院首位,专业对口率超95%。

“行走式”传承 做学生的实践筑路人

付老师坚持以身垂范,甘于奉献。先后担任五个学院(校区)2855人的辅导员。作为中德双元工程学院首批唯一的辅导员,在中德校区成立、启用时,在多项困难、任务面前勇挑大梁,与学生同吃同住、做好表率。他积极引导学生将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融化为躬身实践。所带学生100%参与社会实践,无论是“贫困村的爱心支教”,还是“行走的普法宣讲团”,他都与学生一起赴新疆、宁夏、陕西等全国60多个县市开展理论宣讲和调查研究。学生获“调研中国”全国一等奖(仅2项)、6支队伍获省社会实践先进团队,15人获省先进个人。

辅导员工作忙忙碌碌,而忙碌之后留下的点点回忆则是一种特殊的幸福,这种幸福并不是获得名利,而是看到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全面发展。9年来,付老师所带的学生中先后有26名同学入选研支团和西部计划前往新疆、西藏等地进行志愿服务。王安琪作为新疆支教团优秀代表,成为共青团全国十九大青年代表;刁传恒和戎成勇西部计划期满后分别扎根日喀则和喀什已达8年,深情传递温暖有爱、青春奉献的接力棒。

9年的辅导员生涯充满着挑战,也充满着无限机遇。常有人问付老师,如何做到工作始终满腔热情、高度投入?他回答,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找到这份职业的认同感,看到让学生变得更好的初心。在这个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岗位上,他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做好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本报通讯员)

本报特稿 | 院系通讯 | 师者风范 | 科大学子 | 校友风采

本报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