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如今已经真正翻转过来了!”这是数年前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我满含自豪与欣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我和团队多年来不懈探索与实践的艰辛之路,也是我们执着追求教学改革的见证。时至今日,似乎仍能感受到那份汗水与坚持的厚重。

时光回溯到1998年,我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怀揣着梦想与热忱,加入我校机电学院,开启了教学生涯。从助教到教授,从青年教师到工程图学教研室主任,我一路探索、成长,始终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事业。我目睹了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波澜壮阔,也亲身参与了这场变革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那时,多媒体课件方兴未艾,老师们却仍钟情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对信息技术的敏感让我及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未来走向。在与叶琳老师的一次交流中,她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否让我们课件中的三维立体控制自如?”这个问题激发了我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兴趣和探索欲。我开始探索如何将“可自由旋转移动的模型”嵌入PPT,这也促使机械工程专业出身的我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图学教学与计算机VR开发的交叉领域。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无数个不眠之夜,我独自坐在电脑前,反复调试、精益求精,直至成功。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打造出了一套嵌入虚拟模型的PPT课件,实现了模型的实时交互式体验。在2002年的广州工程图学全国年会上,这套课件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视为图学教学的一次重大革新。我永远记得,当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将VR模型与二维图同屏展示并操控时,同学们那充满惊叹与好奇的目光。
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2004年,我拥有了第一台智能手机——Pocket PC。虽然那时的智能手机功能有限,我却从中窥见了它在教学中的无限可能。工程图学,作为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对工科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却也因之抽象复杂而令人生畏。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以往都是借助笨重的示教模型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设想,若能将这一切融入智能手机之中,让学生在指尖轻触间,便能随时随地感受操控自如的虚拟模型带来的空间想象乐趣,或许能够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然而,这条研发道路并非坦途,经费短缺、技术匮乏等困难接踵而来。但我不曾放弃,自学C#,钻研Windows Mobile开发。历经四年不懈探索,我终于研发出基于Windows Mobile平台的虚拟模型库。
然而,智能手机行业风云突变,Android系统与电容屏崛起,Windows Mobile黯然退场,我不得不再次从零出发,自学Android开发,重启漫长的研发之旅。那段时间,我全身心扑在软件研发中,放弃了节假日和寒暑假。无数个夜晚,我坐在电脑前,默默敲打着键盘,直至天边泛起鱼肚白……
终于,在2012年,我研制的智能手机版工程图学APP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款软件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还在学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这款充满创新性的软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从20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全国排名第7)。当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颁奖大会上特别表彰青岛科技大学在移动教学领域的突出成就时,我和带队的庄老师都激动万分。那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与自豪。
该软件一经推出,便迅速在我校相关专业中普及,师生们告别了笨重的传统教具,开启了我校图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在郑州、广州的中机教协大会和杭州的中国图学大会上,我有幸受邀分享这款软件的研发与使用教程。会议现场,老师们反响热烈,纷纷举起手机扫描大屏幕上的软件试用二维码,并留名强烈表达对该软件的使用意愿。据2017年不完全统计,这款软件已被包括多所985、211高校在内的70余所高校使用,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图学课作为工科学生公认难学的课程之一,常听学生抱怨:“我能听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但一做题就卡壳了。”经过深入分析,我发现问题症结在于课堂讲授的理论易于理解,而课后实践作业因缺乏老师指导而难以完成。若能将课堂与课后的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对调,或许能破解这一难题。当时,国内混合式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其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引起了我的关注。凭借已经建成的全套信息化教学资源,我着手探索破解教学难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性改革,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充分的政策支持。2016年,学校的慕课立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契机。我和我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以满腔热情完成了图学系列的慕课课程建设,并上线多个平台。利用慕课平台,我率先在自己的班级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随后在全校推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深受师生好评。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多次被评为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2020年,我所教授的课程荣获“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此外,我还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图学大会和高校作成果和经验分享,为推动图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级机械实验班的同学们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他们最喜欢上图学这门课——“课上邱老师会用手机‘摇一摇’,随机选人答题,同时利用各类辅助教学软件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点,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性、便利性和趣味性。”
2022年,我荣获青岛市和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学名师奖,这既是对我的认可和褒奖,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当前,全国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未来的路仍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感责任和使命之重大,为了我热爱的三尺讲台和党的教育事业,我将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地砥砺前行,永不停歇!